20世纪20年代末期,北芦艺人---王来恩(舍命王)吸收
老调梆子唱腔,丰富了落子的曲调,以说唱长篇大书驰名,至此形成了任丘竹板书,并逐渐由冀中、冀东传唱到辽宁等地。
20世纪20年代末期,北芦艺人---王来恩(舍命王)吸收老调梆子唱腔,丰富了落子的曲调,以说唱长篇大书驰名,至此形成了任丘竹板书,并逐渐由冀中、冀东传唱到辽宁等地。
由此可见,王来恩对竹板书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以后竹板书的发扬光大功不可磨!竹板书中的头板、二板、大安板、流星赶月都是他的独创,从而把“落子”发展到竹板书阶段,成为竹板书艺人中的佼佼者。
后来,王来恩的弟子刘春堂之子刘贺亮继续对任丘竹板书进行改革,借鉴了戏曲的表演艺术,吸收了西河大鼓和民间小调的唱腔,形成说唱、表演三者兼备的说唱艺术。70年代以后,刘贺亮在音乐工作者的协助下,增添了扬琴、四胡伴奏,使任丘竹板书的唱腔更为丰富,具有旋律变化自由,曲调朴实优美,表演传神,善于表现多种人物性格的特点。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由于它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在全国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竹板书历史悠久。它由明清时期的“数来宝”、“莲花闹”艺术发展而来。源于乞丐讨饭时编唱的顺口溜,因用两块带铃裆的牛胯骨击节,当地又叫“耍胯骨的”。后来又有人改用竹板和节子板击节,给婚娶人家念喜歌。清道光、咸丰年间,艺人兰万祥用这种形式说唱小故事和长篇演义,在集市、庙会和书场演唱,称为“落子”。
五四运动前后,落子盛行于任丘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