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先
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王树先,男,已故,中共党员,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村民。王树先出身贫寒,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剿匪斗争。13年军旅生涯,他先后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受师团营嘉奖多次。复员回乡后,王树先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烤烟技术辅导员。他和队里干部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养猪场、碾米加工厂、米粉厂,建起了烤烟房,使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人物简介
王树先,男,汉族,193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村民,已牺牲。2006年6月
18日,山洪暴发,洪水淹没了全村。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不顾自家的财产,而是涉水跑向一家一家门前叫醒大家转移。由于洪水来得急,许多人被淹没在水中,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他不顾自己74岁的高龄,挺身而出,先后救出18个人,而自己却被洪水卷走了。顾了“大家”,却顾不了“小家”,他的侄儿、侄孙媳妇和出生还不到100天的曾孙,一家4口都被洪水吞噬了。他生前热心公益事业,帮助村里开公路、建小学、修水库,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人物事迹
说起有50年党龄的王树先老人,人们忘不了2006年的那场洪灾。2006年6月18日5时,住在客家土楼笃庆楼的王树先老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烧火煮饭,清扫庭院。5时30分,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6时至7时,降雨量达124毫米,这是当地近百年来最强的一次暴雨。转眼间,大水漫到老人所住的土楼大门前,不一会儿,大水开始灌进院子!“涨大水了,快跑啊”王树先扯起嗓门高声叫喊。他叫起了笃庆楼住户,又跑到隔壁的汉兴楼喊。这两幢楼共住有132人。老人的喊声惊醒了仍在睡梦中的人们,大家慌忙起床。 “不要带东西!快往后山跑!”在王树先指挥下,第一批村民安全转移到土楼后面的山上。王树先组织第二批人转移时发现,门外已是一片汪洋,土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同屋的18名村民大多是老弱妇孺,王树先果断地扳断一楼的窗户,跳出窗外,一手抓住窗格子,一手把人一个个从窗户拉出来。一个、两个最后才是自己的老伴和孙女。这时,王树先看到毗邻的另一幢土楼门前有3位老人在求救,他又扳住另一扇窗户,想扶着墙过去施救。突然,一股巨浪扑过来,体力不支的他再也没能抓住窗格子,消失在汹涌的洪水中……没过多久,笃庆楼塌了一大半,汉兴楼全部倒塌。132名村民除4人外全部得以逃生。在罹难的人员中,有王树先的侄儿、侄孙媳妇和出生还不到100天的曾孙。19日中午,乡亲们在永定河城郊乡东溪河段找到王树先的遗体。悲痛欲绝的村民们一遍遍呼喊着他的名字,老人却再也无法答应了。
生平经历
王树先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1975年起到1994年,他在连江大埔永定等地干了近20年的烤烟工作,牺牲后,在遗物中发现他珍藏的当地政府和群众送给他的三面大红旗。
技术员
刚到连江时,王树先还没学过烤烟技术,但他爱琢磨、肯学习,虚心请教,很快就学会了建造一般的烤房,还学会了建造当时全国少有的堆积式烤房。王树先回到永定后,通过考试成为县烤烟辅导员,在总结家庭式中小烤房中还获了奖。到广东大埔烟草公司后,他在西河、青溪供销社负责烤烟辅导工作,建造了大型的车厢式复烤房,使当年的22万公斤烤烟在50多天的时间复烤完毕,使烟草公司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烟草公司复烤房曾3次发生过火烧烤房事件,造成巨大损失。王树先接手后,掌管司炉、检查温度、掌握火候等技术工作,经过80多天,顺利复烤完200多万公斤烟叶,烟叶含水量完全合格,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1991年,王树先被永定烟草公司聘用,分配到坎市烟草站工作,他负责大排复烤房的安装工作,指导4个工人3天就完成了任务。
通讯员
不断地学习使王树先永远紧跟时代步伐。村民王文洋说,王树先过去给《福建日报》写稿,成了福建日报的通讯员。他家常年订有《闽西日报》,经常把党的方针政策讲给大家听,还积极传授烤烟技术。村支书王贤文说,王树先开会学习从不缺席,他认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5月以来,大雨不断,王树先经常挨家挨户宣传防洪知识和预案,直至遇难前夕。
人物评价
中共龙岩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王树先同志学习。中共永定县委追授王树先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10月被追授为“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7年2月当选“感动福建2006年度十大人物”,2007年9月以最高选票当选为“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2006年6月2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灾情,专程看望他的家人,动情地说“我记住了王树先这个名字,王树先在危难时刻无私奉献,热爱群众,是我们学习榜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入党50年的闽西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74岁老人王树先舍己救人,虽死犹生。里兴村群众记得他。他们惊叹英雄从200年一遇的山洪中救起18人的壮举,更缅怀英雄“好平凡、好感动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9 17:33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