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樾
南宋理宗朝状元
王樾,是苍溪县禅林乡青山村人,唐代刑部侍郎王浔六世孙,王诗第四子。其父王诗,官至洋州刺史。后升任刑部侍郎。王樾自幼聪慧机敏,受父亲训导,学业大进。公元1232年登进士第,宋理宗金殿策对第一,高中状元。曾授京畿大夫,后升巡案。年老回乡,躬耕田垄,培育子孙,后裔十分发达。
人物家庭
王樾生二子,长子王鼎,次子王佐。
长子王鼎,宋武烈将军,殁葬于通江县上七十里马桑垭,墓名锅洞碑。生四子,依次名为柴、炭、烟、灰。当时因遭遇元军追杀,就仅取小名。王柴、王炭、王灰三兄弟下落不明,后裔无考。王烟后裔人丁兴旺,在通江、南江、巴中一带有宗祠可考。
次子王佐,字翼顺,文韬武略兼备,为南宋忠武大将军。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元宪宗蒙歌大汗率铁骑四万多,当时号称以十万大军攻蜀,意夺剑州。王佐受命统军救蜀,直杀昭化(今广元一带),安营扎寨于长宁山。后伺机攻敌,初战告捷,挫敌锐气。后来蒙歌前往,亲临督战,战事异常激烈。当时的县宰王仲,守将蒲元见元军势力强大,为保住小命,逐放弃进攻,献城投降。副将徐昕战事中遇害。大将军王佐身先士卒,举尽全力反击,只因兵力悬殊过大,初困于嘉陵江边。王佐带领所剩兄弟,与蒙歌血战数日,终因后无援军,以身殉国,所统部下全部壮烈牺牲。元世祖嘉其忠勇,敕葬亭子口,封建爵伯,谥文忠,题其碑名曰:“王将军墓”,建将会神祠。
据《宋代科举录选刊》、《宋登科记考》《保宁府志》等史籍记载: “王樾六弟王浩之子王绩生九子,王绩之妻蒲氏生有四子:王埙、王域、王垓、王圻,蒲氏去世后,续弦胥氏生五子一女:王坻、王城、王埛、王堪、王堦、王英。九子皆先后登进士第,只有王埙为举人,十女王英,因才德兼优被入迁皇宫,传说王英的母亲去逝后,皇上赐金棺葬之。故在川北历史上有“九子八进士,一女搭金棺”之说。”九子八进士”的后代 :王敦、王思、王仁、王毅、王智、王义、王平、王鉴、王儒、王礼、王惠等皆入学,同样以博学闻名于世。王绩伯父王度文任陕西漕驿
轶事典故
----根据明陶文举《放船台陶氏源流》残本《王樾弃第》(又名《真假王樾》)改编
宋绍定五年,即公元1232年,荣王赵与芮是理宗皇帝之同母弟,却仰慕风雅,时常召集一些文人墨客,谈诗文、论音律,自诩为文坛领袖、风流王公。荣王闻王樾于上一年随父居住在京城,能诗擅画,精通音乐,善弹琵琶,是位才子,很想结识他,装点门面。但是,几次相约,都被谢绝。最近,听说王樾将参加今年会试,又写了一信,差人送往王樾居所。荣王信中表明:只要答应交往,他可疏通权势,送王樾一个状元。并要王樾明日陪他去拜见太后,所需礼物也由荣王筹备。王樾看罢,原信交给差人,说:“请回复荣王,放榜之后,登门拜会。”
差人回荣王府,遇上世居京城的“才子”柴周臣。此人不学无术,靠吹拍厮混,近半年不时冒王樾之名招摇撞骗。差人无奈,将荣王请王樾的内情告知柴周臣。柴周臣说:“大哥,你如实回禀就是了。事成,必以小妹妻之。”差人巴望得很。柴周臣回到家里,暗暗思忖:自已缺少真才实学,别说中状元,连进士也难着边。但想到王樾不愿和荣王亲近,荣王又没见过王樾,柴周臣竟然准备冒名一试,一步登天再说。想来想去,看见自己乖巧的小妹,于是,柴周臣拿定了注意。
次日,荣王骑着高头大马,在仪仗和卫士簇拥下,直奔太后宫中。半路,荣王遇见一个身穿乐师服装的人,跪在道旁,口称王樾恭候荣王。听说是王樾,荣王大喜。荣王下马,将他扶起,说:“久仰盛名,今日幸会。请名士随我一同到拜见太后。”柴周臣连连说:“是”。荣王心想:莫道秀才清高,功名富贵也能打动他们的。荣王给太后见礼后,便将“王樾”引见给太后。扑在地上,柴周臣连磕了三个响头。太后高兴地说:“王名士乃当今名士,本宫还经常读你的诗哪!”太后见他身穿乐师服,问其何故:荣王忙说:“尽管是名士,但是,毕竟还是一介平民,怎能进太后宫。他为了拜见您,才这样打扮。”太后说:“难得王名士一片孝心。听说王名士善弹琵琶?”柴周臣说:“小人新谱一曲《山居吟》,请太后指教。”柴周臣抱起琵琶,装模作样地乱弹一气。太后大字不识不几个,更何况音律,碍于颜面,不懂装惯了,连声夸赞。荣王虽有些疑惑,又怕在名家面前说错,也随声夸赞。柴周臣却洋洋自得,故意卖弄玄虚。这时,宫廷乐师首领毛敏仲打太后府邸前路过,也来晋见。得知王樾名士在场,毛敏仲很是高兴。但是,当听到“王樾”不堪入耳的演奏,毛敏仲心想:这也叫弹琵琶?有这样的名士吗?毛敏仲忍耐不住,上前向“王樾”请教,并要和他对弹一曲。柴周臣不屑地说:“请便!”毛敏仲抱起琵琶,弹了起来。只听得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好似高山流水,明月清风,竹林滴露,松谷鸣泉。那柴周臣却摇头摆手,喊道:“太俗了!不堪入耳!”毛敏仲请太后、荣王评论,他们仍夸赞“王樾”所言极是。毛敏仲叹口气说:“要是世上人都能靠本领吃饭,哪里还有穷途的志士,饿死的贤人!”说完,忿忿而去。荣王见母亲很赏识“王樾”,便在一张纸笺上写道:“名士王樾,不可落了名次。”太后也写了一张:“名士王樾,务必夺魁。”两笺下面都署上“山居吟”三字为暗记,然后交给“王樾”。太后又照样写了一张,交给了身旁的亲信。
科场开考的那天,监考官张翀刚到考场,太后便派人送来书信。张翀看罢,满面笑容、毕恭毕敬地对差官说:“请上差回禀太后,在下一切照办!”开考时辰已到,张翀坐在监考的官厅上,下令开考。考题是“早朝即事”作律诗一首。应举的秀才们个个专注地依题应对。只见柴周臣冥思苦想,脑胀头昏。硬着头皮,柴周臣凑成一律,呈交张翀。张翀一看,勃然大怒,喝道:“此诗纯属胡说八道,给我赶出考场去!”柴周臣赶忙掏出事先模仿太后和荣王的纸笺递上---将”王樾“改为”柴周臣“。张翀一见“山居吟”三个字,马上转怒为喜,又拿起考卷看了一遍,说道:“方才不曾仔细看过,加上才疏学浅,未解其意。此诗实在是高妙!不是天下名士,怎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接着,王樾交卷。明知此诗很好,张翀却胡乱挑剔。王樾辩解,又被张翀喝斥。气得真名士王樾暗暗地说:“遇上这样瞎眼判官,真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把柴周臣定成第一,张翀赶快将考卷交丞相贾似道复审。贾似道气恼地说:“这样狗屁不通的东西,怎能评为第一?”说完,叫张翀取末卷来看。看了王樾的律诗,贾似道贺不绝口。他问道:“为何这样出色的考卷,却被评为末等?” 张翀上前说明那份卷子的来历。贾似道说:“尔等乃是趋炎附势之辈!本相绝不准尔等搞此类鼠窃狗偷之事!为朝廷选贤,必需据实录才。”
王樾中了状元。在琼林宴上,礼部尚书上官鼎为王樾敬酒,夸奖他的才学。王樾感慨地说:“文章的优劣,也看谁评定。监考官说我的文章分文不值,而尚书大人说我的文章字字珠玑。这才是:‘毁我的船头波浪拍天来,捧我的空中楼阁随地起’呀!”
柴周臣没了状元的名份,一肚子邪气没处放,在琼林宴会上大吵大闹。他揪住王樾的衣领,骂他是王爷的奴才,给太后磕头,骗来的状元。王樾当着大家申明自己并没有见过荣王,也没见过太后。柴周臣从怀中取出纸笺,念给大家听,送给大家看。王樾有口难言,只求礼部尚书上官鼎查明此事。上官鼎派人请来张翀询问此事,张翀见事已败露,便说:“太后确有书信为王樾求情夺魁。”听后一想,上官鼎请他回避,决定自己处理此事。
因为并不知柴周臣冒名之事,上官鼎便把王樾召来,令人扒去袍带、斥责道:“你枉为才子,又不守本分,真是卑劣!明日听参!”可叹王樾满腹冤屈,又向谁诉?这时他才明白:世道昏暗,功名场上,鬼魅含沙,饿鬼争食,自己万不该求取这功名。
太后知道“山居吟”的案子发了,派人通知荣王。荣王得信,飞马赶往礼部来见上官鼎。上官鼎叫来王樾,荣王大吃一惊,说道:“我没见过这位王樾。快带原告!”卫士把柴周臣押来,荣王说:“这才是我和太后见过的王樾。为何有两个王樾呢?”王樾说:“此人冒充并诬陷于我,请王爷裁决。”见事不妙,柴周臣还想百般狡赖。荣王拍案喝道:“此事我已明白,分明是你假冒王樾,招摇撞骗,没能得逞,又把歹事捏在真王樾身上!”
上官鼎恍然大悟,令人将柴周臣绑起,押到官府问罪。荣王命人将袍带送还王樾,但是,王樾说:“不必了。人生在世,好坏是非,本来很清楚。谁知,名姓能替换,文章能冒充,狗屁文章变锦绣,猪样蠢才被提升。王爷实是慕王樾一个虚名,何曾认得真王樾?!”说完,他弃官离京,回到川北苍溪县禅林寺一带以耕读为业。后,理宗皇帝钦点信州上饶县人徐元杰为状元。
注:陶文举,明国子监教授、四川苍溪人。 儒学坊 正德三年(1508),为国子监教授陶文举(苍溪)立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5 15:40
目录
概述
人物家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