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运,1924年生,江苏镇江人。现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自1958年以来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戏曲专集《南北谈艺录》。
个人简介
王永运,男,京剧史论研究者。
192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镇江。
长期从事戏曲研究、史论、评论工作。曾在《中国戏剧》《
中国京剧》《梨园周刊》《
今晚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现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戏曲专集《南北谈艺录》。
名家十日谈
名家十日谈:天津京剧武戏的发展
从天津的京剧发展史来看,自京剧鼎盛时期的清光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末期,天津舞台曾出现京剧武戏占优势的情形。如果说,京派武生演员讲究“武戏文唱”,要求一招一式,准确规范;那么,天津派武生演员开打则讲求凌厉勇猛,演唱须豪迈粗犷,兼容包蓄南北两派武戏之长。
在早年的天津派武生中,负有声望的首推黄月山与李春来。这两人虽以短打武生闻名,但艺术风格却不尽相同。黄月山武功精湛,尽管他以短打武生戏取胜,而长靠武生戏也很擅长。黄月山嗓音高宽嘹亮,咬字清晰,喷吐有力,韵味醇厚,他在《独木关》剧中“薛礼叹月”时所唱的几句[二黄散板]:“在月下惊碎了英雄虎胆……”,悲壮苍凉,成为一时绝唱。黄的传人李吉瑞、马德成、瑞德宝、小达子(李桂春)等人,继其衣钵,使黄派艺术更为广泛地流传下来。
李春来幼入北京丰台喜春台科班习艺,17岁满师后即来津献艺,时值天津武戏兴盛,他在天津演出四年后,即去上海定居。李春来虽在天津露演时间不长,然影响甚大。李春来基本功瓷实,底子厚,腿功好,开打迅猛如疾风暴雨,所演的戏多有绝技,富有创新精神。师其艺者,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及高福安、李兰亭、张德俊、刘荣萱等。
天津派武戏的典型人物,还可举出程永龙、薛凤池、盖春来等人。武生巨匠尚和玉当年曾与一代宗师杨小楼同师前辈武生俞菊笙,他在俞派艺术的基础上,根据本身条件,创出了尚派武生。尽管尚和玉不属天津派武生,但从他的武术根底与舞台实践来看,他的表演艺术具有相当深的天津派武生特色。他曾长期在津公演。当年尚和玉同李吉瑞、薛凤池合称天津鸣凤班三大武生。
进入20世纪40年代,处于敌伪统治时期的天津,政局动荡,经济萧条,京剧处于不景气状态,天津武戏一度处于平滞状态。
直至建国后1956年天津市剧团成立,两大武生名家———厉慧良与张世麟,如双峰顶峙,各领风骚。厉慧良兼容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三大武生流派的特点,熔铸众长,自成一家。他的戏路宽广,唱、念、做、打、舞技能全面,武功基础坚实,演技精湛洗练,开打稳健纯熟,造型优美和谐。张世麟具有扎实深厚的武功根底,工架气势,威武凝重,举手投足,无不准确合度,于“剽”、“快”、“脆”中,见“稳”、“准”。其艺术风格可归纳为:剽悍猛勇、朴厚结实。
1974年天津市京剧二团成立,另一武生名家董文华,以演猴戏见长。他演的长靠、短打武生戏及老生戏,也都相当出色。原天津市京剧团主要演员马少良文武兼长,既擅演文武老生戏、红生戏,对武生戏也颇擅长。
可以说,建国后天津前有已故的厉慧良与张世麟两大表演艺术家,后继者多受这两大武生名家的熏陶与教益,日益精进,走入了全国京剧武生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