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斋(1923年5月—2008年9月2日),男,山东省泰安市人。1923年5月生,高中文化,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泰安一区委各救会会长,泰安岱峰区委书记,莒沂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委员,淮安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副书记,沂山、尼山专署公安局局长,滕县专署公安处处长,山东省公安厅经保处处长,省政法委秘书长,省委政法部副部长,济宁市委常委、市人委市长,济宁地委常委、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1971年8月后,任枣庄市委副书记,代理市委书记,市委书记。1983年8月后,任省顾委常委、秘书长,1993年4月离休。另有一说,1997年12月离职休养。
人物生平
王润斋,又名王清水、陈润斋,1923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张店村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1938 年,日军占领泰安,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 年3月在本村经刘汉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上级派他到泰山地委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12月任泰安县一区各救会会长。1941 年5月任泰安县岱峰区委书记。1942年5月到鲁中区党委党校学习。1943年4月始从事公安、政法工作,历任莒沂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委员,淮安县公安局局长,淮安县委副书记,沂山专署公安局局长,尼山专署公安局局长,滕县地委委员、滕县专署公安处处长,山东省公安厅经保处处长,山东省委政法部副秘书长、秘书长,山东省人委政法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委政法部副部长。在公安政法战线上,带领广大公安干警发动依靠群众打击日伪敌特,镇压汉奸叛徒,维护地方治安,保卫革命政权,巩固胜利成果,为革命政权的稳定做了许多工作。
1963年11月至1965年5月,任济宁市副市长。1964年11月任中共济宁市委常委。1965 年5月任济宁市市长。为官一地,造福一方。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索适合济宁市发展的路子。六十年代中期,根据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导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小三线”建设的方针,中共山东省委采取老厂办分厂的措施,决定大批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济宁市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接纳青岛国棉七厂、第一纺织配件厂、印染厂、纺织器材厂、针织二厂、烟台机器厂等企业来济宁市建分厂。济宁纺织工业从此走上迅速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具有化纤、棉、毛、麻、针织、印染、纺织机械、器材等行业、门类齐全的纺织基地,在山东省同行业、济宁市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经过几年的发展,济宁的工业已形成包括能源、冶金、机械、纺织、化工、医药、电子、轻工等门类齐全,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文革”期间部分工厂停工停产,王润斋等市领导干部曾.一度被强迫劳动,接受批斗。在这特殊的时期,他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抵制斗争,顶着压力、冒着风险,抓工农业生产。
他关心市民的日常生活,经常深入市郊菜区指导工作,鼓励菜农种好蔬菜,保障市场供应,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为适应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方便人民生活,济宁市建立了公共汽车公司和自来水公司。
1970年8月,任济宁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1971年6月,任济宁地委常委。同年8月,任枣庄市委副书记。1973 年12月,代理枣庄市委书记、市革委主任。1974年12月任枣庄市委书记、市革委主任。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与枣庄市委一班人,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得到恢复和确立,党的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粮食连年增产。农村改革的成功又促进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结合枣庄实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发展消费品生产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全市企业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枣庄市国民经济步人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1982年9月,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 年7月,在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97年12月,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