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湖村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下辖村
王湖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北郊,东临锦纶路,西临中都路,南至校园路,北靠储备局139处,锦纶路贯穿南北,龙湖路横贯东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村容整洁。1997年成为全国“农村小康建设示范村”。
概况
王湖村在历史上又称王胡,是榆次八镇之一【榆次四大古镇:源涡(明·万历)永康(明·万历)东阳(明·万历)王胡(明·万历);八镇:原四大镇基础上添加北田(清·康熙)什贴(清·乾隆)怀仁(清·乾隆)鸣谦(清·乾隆)四镇;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又增加:长凝、南要、要村、六堡、使赵、大峪口六镇,发展为十四个镇】。也是原榆次县京陕官道三大驿站之一(另两个为永康镇、什贴镇)。
全村现有户数2000余户,人口3700余人,占地面积4000余亩。村内常年出租大中小型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王湖建筑工程公司可承建各种工程项目,永磁材料厂可加工各种磁性材料;养殖业较为发达,有鸡蛋、鹌鹑蛋等产品。该村处榆次北部新城规划范围之内,村内大中专院校集中,有“文化教育区”之称。
历史背景
王湖原名王胡,因位于古“王胡山”(今榆次寿阳交界的要罗山)西南脚下而得名。古代榆次森林繁茂,到唐宋时王胡山绵延四五十里都是茂密的黑松林,因周边沟壑的山泉、雨水常汇聚村中,故更名为“王湖”。明代的王胡与永康、东阳、源涡并称“榆次四大古镇”。王湖的张姓、药姓、冯姓等是村中较古老的姓氏。古地图中的“明张九河墓”是王湖的明代举人张九河的墓地。张九河是秦末汉初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谋士张良的后裔。张九河的远祖于明永乐年间从河北涿鹿迁至王胡,张九河与儿子张养青年时都被录取为举人,均官至七品,因为官清廉,在遭人排挤或陷害后回乡养老,去世后都被祀为乡贤,并建有祠堂。
王湖地处京陕官道要冲,王湖驿就位于王湖村北口,设有公馆,马匹最多时70余匹。王湖驿站东岔路(现凤翔街规划路)的北侧,曾有重建于金大定十二年(1172)的菩萨堂,堂内原有塑像二十余尊,有明成化十四年造铁佛一尊,50年代拆除,现存的古柏约有800余年。从王湖驿站沿村主路向南,原王湖中学和榆次五幼的位置曾建有常兴寺。常兴寺在金、元时已有,寺门两侧有钟、鼓楼,门上挂金字匾额,寺内中间有正大殿,东西有厢房,南面为四大天王殿、广场、乐亭等。上世纪70年代拆除后,原址改建为王湖中学。常兴寺南侧的路中央是过街阁楼——北阁;沿村主路继续南行,原村委会大院南侧的路中央是王湖南阁,这是一座四明楼建筑,阁楼下方四面通行。阁楼往东是今乐平街,通往王湖东沟,1948年解放战争攻打太原期间,王震、徐向前曾暂住东沟。王湖村南口,在今王湖牌楼南曾有一座供奉关羽寺庙——老爷庙(关公祠),老爷庙西侧就是清代烈女赵二姑牌坊,赵二姑牌坊所在的京陕古驿道路段经多次改造,老爷庙也被拆除。
经济发展
1995年王湖的企业收入就高达8000万元,经济总产值过亿元,人均纯收入3920元,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亿元村”;1997年,王湖仅企业收入就达到了2.97亿元,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双亿元村”。1990年,成为了山西的第一个程控电话村;1992年,有了闭路电视,家家户户入网;1994年,组建了晋中的第一个农民管弦乐队,又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夜校,还修建了澡堂、医院。1997年,王湖村获得了全国“农村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光荣称号,还在王湖召开了全国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
参考资料
他深爱着王湖这片土地.榆次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14:52
目录
概述
概况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