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瓒
张学良卫队营长
王玉瓒,字宝珩,辽宁省黑山县人。1914年投奔东北军,192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毕业后曾任天津卫戌司令部中校副官、上校参谋,1936年任驻西安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同年12月12日凌晨2时,受张学良之命,率卫队营包围华清池,并向蒋介石侍卫连射三枪。随后指挥了骊山大搜寻,捉到了蒋介石,出色地完成任务。西安事变后为免遭迫害,曾一度辞去军职,去陕西沔县隐居。1940年投奔贵阳军医卫生人员训练所任教官、学员大队队长。1946年任云南第二十三临时伤病员教养院院长,1950年率千余官兵参加了卢汉发起的云南起义。1950年10月解甲归田。“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8年以后被平反恢复名誉。1980年2月被选为政协辽宁省第四届委员,1983年3月为政协辽宁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曾撰写《捉蒋回忆》、《西安事变亲历记》、《云南起义》等重要历史资料。1984年2月病逝。
人物生平
王玉瓒,字宝珩,1896年8月18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十日),出生于今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乡大夏村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在家乡读书,1914年投笔从戎,服役在奉军中。靠同乡关系,王从上士文书、排长、连长升至少校副官。1929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肄业于第9期,1930年以第10名的成绩毕业,并获指挥军刀的奖励。
王玉瓒毕业后,经过张学良考核调到身边服务。1930年10月,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王玉为随行待从之一。王亲眼目暗了南京方面隆重迎接张学良的盛况。王玉瓒服务期满归队前,张学良赠瑞士手表一块,鼓励王努力向上尽忠报国。
王玉瓒自1930年入关,先后在王树常的第2军第15旅任中校副官、上校参事。不久,调到平津卫成司令部任卫队营营长,1935年6月“何梅协定”签订后,国民党中央军及51军撤离华北,国民党各党政机关也停止了活动。接着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华北形势炭炭可危。是年12月,华北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西北军宋哲元出任委员长,华北变成半独立状态。三五成群流亡平、津的东北老乡,写般地流落在街头;要求民主、要求抗日的学生宣传队,经常出现在王玉瓒的营房门前,对长期遭受沧亡之苦的东北军广大爱国官兵不能不引起共鸣。“营长,我们还能打回老家吗?”一些连排长和士兵们,时常这样向王玉瓒发问。”要打回老家去,就得找我们的张副司令去!唯有他才能带我们打回东北去!”王玉瓒暗暗思索着。
1936年春,一天下午,宋哲元部师长冯治安,宴请在平的东北籍军官,王玉瓒也应邀参加。冯举杯走到王的座旁,十分亲热的对王说:“老弟,碰一杯!最好你能留下,跟我们一起干,我们是不会亏待你们的。”冯治安的好意,反使王玉瓒惴惴为安。王玉瓒的卫队营是由1200名东北籍士兵组成的加强营。王玉瓒想,他们弃少舍老,远离家乡来到关内,我若见异思迁,忘恩负义领他们走错了路,怎能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张学良将军。王一想到这些,就去找原北平军分会办公厅主任鲍文越。对鲍说:“全营官兵思念张副司令,思念东北家乡,北平又不是久留之地,请你拍个电报,请求一下张副司令,把我们营调到西安吧。”鲍以为然,正准备发报,张学良调王玉瓒营开赴西安的电令已到。卫队营官兵闻此消息特别兴奋!离平赴陕的工作在不声不响地秘密进行着。王玉瓒和五位连长及手枪排长进行周密部署,计划先徒步由北平行至良乡,再乘火车去西安。张学良还特意电示发给卫队营官佐每人50元安家费,大家非常感激。为避免横生枝节,决定先把家属转移到天津租界旅社,尔后再赴保定同部队会合后,同车赴陕。
卫队营顺利到达古城西安。王玉瓒稍事安顿,即立刻面见张学良,报告说:我营奉命已全部到达西安,各连官兵听说给副司令当卫队特别高兴!就是没住的地方。张学良微微笑了一下,很快收住笑容,说了句:谁也没有办法。”王玉瓒几十年后回忆说:“事后,我总觉得后悔,不该说没住的地方。当部下的应体
谅上级的难处,不该让他们为我们分神。”接着王玉瓒向张学良汇报他们如何掐断电话线,如何偷开城门出城没向卫成司令报告不辞而别等情况,张学良点点头,笑着对王说,你们不怕宋哲元把你们留下来?王答道“正因为怕,我们才采取悄悄准备自开城门这个办法离开北平的。”张学良听后会心地笑了起来。最后张学良向王交待,要带好连队,完成总部交给的任务。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培养抗日骨干,在王曲镇创办长安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为团长,张学良、杨虎城副之。王玉瓒是第一期干部连学员。当时军训团生活很艰苦。张学良对训练抓的很紧,并亲自讲课,“披甲还乡,打回老家去,联合抗日”的思想,就是他首先在这里系统向学员阐述的,这些演讲深得军心,抗日情绪更加高涨期刘波应德田教大家唱《义勇军进行曲》。张学良也爱唱这支歌,有时同大家一起唱。几十年后,王玉回忆这两个月的集训生活,还流露出卷恋之情。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飞临潼华清池。张学良原想派孙铭九的卫队2营去守卫华清池,参谋长晏道刚却将守卫总部的卫队1营派到华清池。张学良同意了晏道刚的意见。华清池位于临潼县南门外,骊山脚下,距西安63华里。根据上级要求,王玉瓒派少校连长王世民率1连在华清池外围住老百姓的房子,负责大门的守卫;少校连长邵云基率骑兵连住在十里铺,负责西安至瀛桥镇公路沿线的巡逻任务;全万普率手枪排进驻桥镇,担任瀚桥镇至临潼的警卫。蒋介石的卫队则负责临潼二门的内的守卫。王玉瓒对这段经历曾回忆说:“在我首次执行保卫蒋介石任务期间,曾经两次随蒋出行。头次是10月27日上午,跟随蒋介石到王曲军训练团给学员讲话。”王玉瓒说:“这一天他穿着陆、海、空大元帅兰呢子礼服,腰间挎着一把指挥刀,手戴白手套,枯瘦的脸上涂着一层油膏,由张、杨两将军陪同王曲军官训练团。”
蒋介石为了顽固的推行其镶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剿共”政策。也为了能在东北和西北军的军官中扩大他的影响,收买人心和显示权威。决定对军训团军官讲话,会场设在团部大庙的院子内,讲台就在戏台上,到会听讲的有五、六百人,都是站在台下听讲话。军乐队鼓哇鼓哇地把蒋介石迎上台,蒋侧着身子先讲一通礼仪廉耻,再讲了一套“外必先安内”,最后归到正题“剿共”的决心与信心上来。绝大部分军官不爱听其大放顾词,就以咳嗽、踩脚暗示抗议,蒋自讨没趣草草收场。
王玉瓒另一次随蒋出行是西游华山。王玉瓒乘卡车跟在蒋的侍从后边。“自古华山一条路,山路异常险峻,跟随蒋左右的二三十个亲信,遇到难走的路就坐滑杆,而王玉瓒的卫队营则跟在后面往上爬。历代名人墨客多游过华山,留下许多遗迹,当王玉瓒行至“韩退之投书处”时,不由想起他的诗作“华山女”,古来就有不平事啊!而眼前这位蒋委员长,就是东北遭受论亡的罪魁。王玉瓒在想:“若是张副司令有命令,我一定会舍身成仁,几枪结果了他!”
蒋介石解决了两广事件后,12月4日再次飞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蒋的专车直接开抵临潼,仍住在华清池。王玉仍担负蒋介石行镶的警卫任务。负责华清池头道门和外围的守卫工作。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城有万名学生在地下党领导下,冒看例的寒风,举行示威游行。在顶住特务警察镇压之后,游行队伍最后决定去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蒋介石闻讯,大发雷霆,立即电话命令张学良制止学生闹事,如学生不听,就开枪镇压,格杀勿论!同时一个侍从也把蒋的命令同时传达给王玉瓒:“委员长命令你阻止住请愿学生,不准来到行转,如不听从,开枪打死勿论!”王玉瓒见事不妙,便勿忙乘摩托车向学生来的方向开去。
在十里铺附近,正遇到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王一眼就看到了北平学联代表宋黎,当即迎上前去,把蒋的命令告诉了他。宋问:“你们怎么办?”王表示,对请愿的爱国学生,我绝对不让士兵开枪镇压。但王又向宋说:如请愿队伍开到华清池,蒋的侍卫不会客气,必定阻拦开枪伤人的。这一点请你们要慎重考虑………。
几十年后,宋黎曾为其出证,说明王玉瓒是拥护抗日的进步军官。
王玉瓒同宋黎的话尚未说完,张学良也从城里赶到十里铺。张下车后立即站到路旁土坡上游行的学生讲话。他说:“同学们的抗日爱国行动,我是支持的,也是钦佩的!但今天时间已经不早,而去临潼的路尚远,那里无餐宿之处。还是请大家回去吧!至于你们的请求,由我代表向委员长转达。我是说话算数的!一星期以内,我将用事实来答复大家!……。”只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工作,张学良就把学生劝了回去。张学良将军的爱国至诚精神,深深打动了王玉瓒的心。从此,王决心要效仿张学良这种爱民救国的精神,为国效忠,为民出力!
骊山华清池“扣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令王玉瓒终生难以忘怀的事。曾多次同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政府机关、学校的人讲述西安事变参加“扣蒋”的经过,但每谈及此事无不陷入冥冥思索之中,激动不已。然而蒋介石毕竟是位显赫一时,权倾一世,能操中国人民生杀大权的最高法西斯统治者,而当时竟成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阶下因了。
1936年12月10日,双十二事变的前两天,张学良到华清池五间厅蒋的下榻处直言向蒋诤谏,张慷概激昂的指出,现在全国人民都要求抗日,要再一意孤行必将成为民族的罪人。但却遭蒋介石的拒绝和严厉斤责。至此,张、杨两将军已被逼上梁山,除捉蒋兵谦逼其抗日外,别无他路可走。
12月11日午后4时许,张学良从五间厅出来,走到头道门时,正值王玉瓒在那里值勤。张说:“王营长,跟我回城里一趟!”
“是”,王立即答应。王玉玖乘三轮摩托跟在张学良的汽车后边。王玉瓒随张来到金家巷1号张公馆,跟张上了楼。王只顾跟在后面走、忘记关门、张马上对王说:“关上门。”王玉瓒关好门立正站在那里,屋里只有他们俩人。这时张学良上下打量了一下主玉璜,目光严峻而镇静地对王说:“命令你把委员长请进城来!”王玉瓒听到这个请字的一瞬间,心里马上犯了核计:“我们刚从那儿来,怎么还让我请呢?”张学良接着又说:“要抓活的,不许打死他!”这时王玉瓒才意识到“兵谦”的时刻到了!于是坚决地回答:“我保证完成任务!蒋的侍卫二三十人,池外宪兵也不过数十人。我以步骑两连三百多人的兵力包围之,保证捉住!”张学良满意的瞧着王玉瓒,象同意,又象嘉许。张学良马上又以深沉的口气说:“明天你死我死都说不定,要有思想准备,做好行动部署!你和孙铭九要互相协助办好这件事。”张还接着说:“你营是华清池的守卫者,应先行动……。说到这里,张学良令王玉瓒的卫队营改穿兰色棉军装,以便与蒋身边着黄色军装的随从人员有所区别,免得夜间行动遭伤害。具体事宜由谭海副官长告之。
王玉瓒告别了张学良,找到谭海,把情况告诉了他。谭海说:“好”,“兵速”的时间定于明天挑晓。你先换衣服吧。他令卫兵把衣服拿来。王玉瓒一边穿,一边想:“我不能马上去华清池,更不能回家过夜,要是走漏了风声,叫蒋介石跑了可就误大事了。
当夜就在谭海办公室椅子上坐一阵,在床上靠一会儿,但一点也没有睡意,也根本睡不着。
12月12日凌晨2时许,王玉瓒乘三轮摩托先到十里铺,找到骑兵连长邵兴基,传达扣蒋命令,令他们包围华清池外围地带,逮捕一切外逃人员。随后又赶到灞桥镇,令手枪排长金万普迅速到华清池,也参加扣蒋行动。接着王玉瓒赶到华清池步兵第一连,让少校连长王世民把排长马华玉、国德润、王全铭等找到一起部署扣蒋事宜。这时有人提出:“我排有的班与宪兵住里外屋,怎么办?”王说:“先下他们的枪,不许他们出来,派人看着!”在华清池西侧的禹王庙里,住着一些宪兵。王玉瓒命令王世民派人收缴他们的枪支。与此同时,王玉瓒带王世民、马华玉等人,向头道门前进。此时,正值凌晨4时许,临潼内外一片寂静,寒气袭人。这位暴庆姿雎的委员长万万没有想到,守卫他身边的“总”卫队营马上就在动手收拾他了!王玉瓒穿过北花园,悄悄向里摸进。二道门已近在眼前。
只见一个蒋的步哨来回走动。王甩出手枪,连击三发,命令士兵开始进攻,并有意通知瀚桥方面前进的卫队2营官兵迅速前进。王玉瓒第一枪就把二门的哨兵打倒了。于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华请他“扣蒋”之序幕拉开!王玉瓒由一名负责保卫蒋介石安全的卫士,变成了“扣蒋”的先行官。
正当王玉瓒率部冲进二门时,蒋介石的卫士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跑出房门,连喊带问:“什么事?什么了?”王根本不理他,几枪就把他击呢。顿时,枪声大作,子弹横飞,蒋的侍卫凭借门窗拼死抵抗。卫队营官兵义填鹰,奋勇进攻。这时孙铭九率卫队2营二百多名官兵和金万普率领的手枪排也及时赶到,参加战斗。1时间各种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彻骗山山峪,王玉瓒和王世民等借助亭廊的黑暗处,翻过荷花阁,穿过贵妃池跃到五间厅的平台上,只见蒋介石的3号厅门半掩着,王等飞步冲入蒋介石的卧室。床上没人,被子撤着,床底下也没有。但是,衣服、假牙都在,被窝里尚有余温,说明蒋介石并未走远但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王玉瓒心急如梵,焦灼难言。这时又传来了城内张学良的电话命令:抓不到蒋,以叛逆论处。王玉瓒心情越发沉重,掉脑袋事小,完不成张副司令交给的任务误战机事大啊!
正在焦灸万分之时,一连士兵跑来报告,在五间厅的后墙根发现一只鞋子,王玉瓒意识到蒋介石可能是越墙逃向后山了。急令官兵从山的左侧搜索。孙铭九则令士兵从右侧搜索。王玉瓒随即跨过飞虹桥,出开阳门,同官兵一起上山搜寻蒋介石。这时天色微明。弱山上下尽是搜山士兵。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乱草中的蒋介石,可能是又怕又冷,不时伸出头来巍视四周动静,恰被手枪排班长刘允政发现,连声大喊:委员长在这哪王闻声跑过去。而这时孙铭九已先王一步到达出事地。蒋介石被唐君尧等人搜扶下山。他一屁股坐在公路上,大家默默着他,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他穿着白色睡裤,光头跌足,满身灰尘,面色苍白,惊慌失措地东张西望。最后由唐君尧、谭海等用车护送回西安新城大楼。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王玉瓒完成了张学良交给的“扣蒋”任务,奖大洋5000元,晋升为67军15旅43团团长。
此后,王玉瓒还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张学良官邸召开的关于和平解决西事变的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只有七八个人),听了周恩来副主席关于当前形势和团结抗日的重要讲话。王玉瓒在这次会上受到一次抗日救国的深刻教育。
西安事变和平谈判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失去了自由。东北军失去了重心和凝聚力。在蒋介石采取军事上威胁和政治上分化瓦解的形势下,东北军内部在如何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最后竟酿成自相残杀的“二・二”暴乱事件,使东北军及三位一体瓦解于无形。东北军高级将领借口留在西北不安全,放弃甲案执行乙案。东调皖苏,后被蒋介石改编,失去了集团指挥能力。
1937年6月,东北军被整编。王玉瓒对东北军东调有过回忆“当时我们部队驻咸阳一带,家卷住在西安。被迫东调时,家属们妻惨悲痛,谁也不想走。因为不愿把卷属送回北平,北平正是兵马乱,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那不明明送死吗?饱受沧亡之苦的东北民众,谁个又乐于跑进虎口呢!但又不敢在西安呆。
尤其象我营亲自捉过蒋介石的,就更怕特务暗里使坏,志态不安。在顾祝同进驻西安时,我就怕家属出事,让他们在当时西安邮电局长、我的东北老乡李乐山家里,暂时躲避了三天。现在又要远远离开,没有一家不是抱头痛哭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芦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7、8月间,王玉|奉命率部由安徽省的涡阳、阜阳和河南的沈丘,奔赴华北战场,先后在子牙河一带的北赵扶、中赵扶、留格庄、献县、邯郸、临淮关、漳河、汤阳和新乡等地与日军英勇奋战三个多月。是年冬,王玉瓒又奉命从华北经昆山、无锡、深阳、宜兴、宁国婺原等地开赴淞江县,阻击由杭州湾登陆的日本侵略军,以保卫上海右翼的安全。上海战役中,战斗十分惨烈,军长吴克仁、旅长刘启文均壮烈殖国,官兵伤亡大半。撤出战斗后,王玉升任旅长。这时的王玉瓒没有高官厚禄的幸幸之感,相反却充满了军阶越高越容易被蒋介石察觉的恒恒之心。
1937年,上海、南京先后陷落,他不得不忍痛弃官,解甲为民居在陕南沔县。过去的积蓄两年已告。1940年王为生计所。迫赴贵阳,靠着老关系,担任贵阳军医卫生人员训练所军事教育宫、学员大队长。
抗战胜利后,王玉瓒于1946年转到云南省第23临时伤兵教育院任上校院长,在此其期间王玉曾向滇桂黔边区纵队第8支队输送了一些人员、枪支弹药、医药用品及医疗器械等,有力地支援了该组织的进步活动。
1949年1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卢汉通电起义,王玉瓒在联衔通电上签字率领千余名官兵参加了云南起义。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王在一篇材料中这样写道:“我非常高兴,高兴的是蒋介石被打倒了,再也不用防备他对我的报复、置我于死地了!共产党、毛主席率领解放军和发动起来的革命群众,解放了中国大陆,也把我从蒋介石的刀口下拯救出来。我有生之日,全是感激之时!”
全国解放后,王玉瓒渴望解甲归田、从事和平建设。1950年10月20日,王玉瓒全家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昆明军管会登发的,盖有主任陈赛和副主任周保中印章的证明,在军代表的护送下,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辽宁黑山县。见到了90岁高龄的孤独的老母亲。“人非草木能不感哉。”
周恩来早在1946年就指出:“历史应该公断: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自己造成是。”这段公案,人民会起来给予正当的裁判。”依照这种精神,1956年12月,周恩来亲自把当年参加西安事变的有功将士请到北京,开会纪念,问候,妥善安置“有大功抗战事业”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参加过这次会议的原东北军、西北军的将士,至今把此当做荣誉,难以忘怀。然而,历史常有例外,王玉瓒就是其中一个。
在“左”的路线影响之下,1953年,王玉瓒以历史反革命罪在家乡被口头宣布“管制十年”。在其尚未考虑清楚自己有什么罪行时,于10个月后又莫明其妙地口头宣布“解除管制”。
1959年,从事农业劳动的王玉瓒再次以“历史问题”被口头宣布“监督生产”。1960年,王玉瓒夫妇被遗送到辽宁省新宾县响水河公社从事劳动改造。直到1965年11月,经王所在的生产大队社员大会评议,公社公安特派员当场宣布,才恢复了公民权力。然而好景不长,文革期间,王玉瓒成为专政对象进了“牛棚”,被关的第一天,门牙就被踢掉。福不双降、祸不单行,1970年冬,王玉瓒夫妇趟雪上山砍柴,王不慎被树权刺膳了左眼。
王玉瓒因“历史问题”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审查和不公正的待遇,然而他没有过多的牢骚和抱怨,而是坚信历史会有公断的王玉瓒老老实实地接受审查和改造。
经过抚顺市委统战部同志的努力,用了三个半月时间行程八千七百公里,查证了322个线索,王玉瓒的历史悬案有了结论。时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刘多荃(原东北军105师师长)、旅大市委书记宋黎等都出了证。根据王玉在西安事变、华北战场和上海战役中抗日救国的表现,以及云南起义的历史事实,党和政府对王做出了“爱国、正义、有功”的高度评价。
认为王玉瓒是一一位爱国的老人,他一生中做过不少有益于人民的好事情。他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护各项方针、政策,一位正义、爱国、有功的国民党起义军官获得了彻底的平反,恢复了名誉。挂了26年之久的悬案终于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给王玉瓒晚年带来了欢乐全家带来了幸福。
根据叶剑英的指示,王玉瓒于1980年当选政协辽宁省第四届委员。同年10月,进京拜会了当年参加西安事变的老领导、老同事。在京期间,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派专人看望了他,鼓励他要把亲身经历写出来,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史学工作者,对他做录音采访。张学良将军在京亲属也来看望他。同年12月,王玉重返古都西安。接受了陕西省党史组的录音采访,应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向拍摄《西安事变》电影的编导及摄制组全体工作人员讲述了西安事变的情况。
1981年12月12日,王玉瓒应全国政协的邀请,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西安事变45周年纪念活动。翌日,参加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安事变组召开的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的还有原东北军105师1旅1团团长张治邦、原东北军卫队2营营长孙铭九、原东北军总部秘书郭维城以及一些史学工作者。会上,经过认真辩论、对质谁是西安事变临潼华清池“扣蒋”的英雄这一事实得到了澄清,使长期以来被扭曲的一段历史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孙铭九在事实面前哑口无言,不得不低下头来承认,是王玉瓒率领卫队1营部分官兵先于孙铭九进华清
池。关于西安事变中这一新的史实得到到会人的认同,多年来众说纷绘、莫衷是一的临潼扣蒋经过终大白于天下。
王玉瓒以他亲身以历,先后撰写了《捉蒋回忆》、《西安事变亲历记》《丽山脚下第一枪》、《西安事变的那几天》《关于华清池捉蒋和“二、二事件座谈会纪要》《云南事变》、《华北战场和上海战役的亲身经历》等重要历史资料。
王玉瓒十分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怀念张学良将军,怀念在台湾的老朋友、老同事。1984年2月17日,王玉瓒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逝世于辽宁锦西市人民医院,终年88岁。临终前还对子女说:“当祖国实现统一那一天,你们一定要替我振臂高呼,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含笑了!”
参考资料
.中新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4 10: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