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瑚
民国政要
王瑚(1864-1933),字铁珊,河北定州人。幼时家境贫困,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居官多年,以“万分廉洁,只是子善,半点贪污,便是大恶”为座右铭,以清正廉明著称于世。在四川庆符县任知县时,平定匪患,罢黜赃官,选用贤能。百姓和士绅赠予他两句诗“使君廉介胜刘庞,不向人民选一钱”,并在城外路旁立“王铁珊长生禄位碑”以纪念。1912年,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到东三省考察官吏政绩时,称他为“循吏第一”。王瑚一生生活俭朴,家中只有陋室数间,房中四壁均镶有书橱,存有大批珍贵图书。冯玉祥称他是“中国第一流清官”,并在泰山建五贤祠,列为五贤之一。后以王瑚966部藏书在定县建立“铁珊图书馆”。1933年4月26日在北平病逝。
人物生平
王瑚,1864年出生于定州市南支合村一个书香之家。少年时的王瑚迷上了读书,21岁考中秀才,23岁中举人。1894年他步行赴京应试,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95年王瑚被放为四川庆符知县。王瑚在庆符任职五年,生活俭朴,布衣粗食,不吃荤酒。他平息匪患,罢黜赃官,任贤才,解民难。他步行下乡,深入民众,就地解决争讼处理政务,极受庆符人民的爱戴。1902年王瑚应川督岑春煊之请,再度入川,协助岑督平定了匪患,并招集流浪贫儿数千人,供给衣食,教以技艺,建立贫儿工厂。由于政绩突出,次年王瑚超迁为布政使。
1907年4月,王瑚因在广东南部平匪失误,遭人诬陷被罢回籍。他为官多年,身无积蓄,回乡后以务农为生。他面对国势日危,颓风渐盛,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此后王瑚又多次被聘为地方官,因政绩突出于1910年被授为吉林伊兰兵备道。伊兰地区地处边陲,地广人稀,王瑚派人从河北、山东招来10万移民,他亲率移民拓荒种田,一年的奋斗,使伊兰地区焕然一新。为开发建设东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国元年冬,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作为东三省筹边使考察吏政绩时,称王瑚为“循吏第一”。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任大总统,总想借王瑚的清廉名声为他所用,于是将王瑚请到北京,袁的独裁专制日益发展,复辟帝制的野心也已显露。1915年11月王瑚机智地逃出袁的控制,到了云南同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策划反袁,组织了护国军,掀起了讨袁运动。袁世凯死后第二年,江苏督军张勋率辫子兵拥清逊帝溥仪复辟。王瑚义愤填膺,当面指斥张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悖事理”。
1921年6月王瑚被任命为江苏省长,他毅然决然地查处了贪污受赃的省警察厅副厅长及其同案人员,抑制住了江苏省官场腐败的风气。1923年8月,王瑚辞去了省长之职,回到原籍,以务农为生。是年冬,西北军冯玉祥延请王瑚佐助自己。1926年9月冯率部五原誓师以应北伐。此后王瑚随冯玉祥共赴北伐革命大业,转战于陕甘豫等地。冯玉祥将军称他是“中国第一流清官”。
在1923年,冯玉祥聘其讲文化课,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1925年,任包宁铁路督办。1927年,任豫陕考试委员会委员长。1928年,任赈务委员会委员长兼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1932年,被聘为北京辅仁大学教授。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他迅即前往,对冯说:“我虽不能上前线,只在队伍前一站,对抗日士兵也是一种鼓舞。”
民国22年4月25日,王瑚与世长辞,享年69岁。
后世纪念
王瑚去世后,冯玉祥战事在身,便派人将他的灵柩护送回老家。家乡的父老百姓十分悲痛,接灵人达六七百人,一路上争抢抬灵,走不了几步,就有人烧钱路祭。从清风店车站到南支合村只有8里的路,却整整走了一天。可见,王瑚在人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然而,王瑚一生生活俭朴,家中只有陋室数间。房中四壁均镶有书橱,存有大批珍贵图书。冯玉祥以王瑚966部藏书分为“经、史、子、集、新书、艺术”6大类在定县城内倡办了“铁珊图书馆”。后来,由于战乱,书籍大部遗失。现仅存《王铁珊先生文集》、《铁珊先生墨迹》。冯玉祥称他是“中国第一流清官”,并在泰山建五贤祠,把王瑚列为“五贤”之一。
参考资料
定州的全国之最——王瑚.定州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3: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