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又名孙子仁、孙克毅、孙明毅,化名王璞、王慕斋,1917年2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城前铺庙托里(今湘乡市龙洞乡城前铺村)。
个人简介
孙仁(1917.2. 9~1948.9.7) 又名子仁、克毅、明毅,化名王璞,王慕斋。韶山乡铁陂村人。革命烈士。他祖籍湘乡县城前铺,出生于佃农家庭。
人物生平
1937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成立,大革命时期入党的邹祖培,受董必武、徐特立之命,回韶山恢复党组织。
1938年1月,孙仁由毛远耀、胡淑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邹祖培调离韶山,孙仁接任韶山特支书记。6月,中共韶山区委正式成立,10月他担任区委书记。这时,抗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日军攻陷武汉后,进逼长沙,大批抗日伤员来到湘乡。孙仁和湘乡县工委领导成立了“战时工作团”,开展抗日宣传,号召广大党员,进步老师、学生和爱国同胞组织起来,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为民族生存而战斗。
1939年春,中共湘宁中心县委成立,孙仁担任中心县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同年冬天,孙仁受党组织指派,离开湘乡,于1940年6月抵达西康。
1941年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孙仁化名王璞,深入西康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历时一年,撰写了《关于西康地区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得到了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的赞赏。
1942年,孙仁担任重庆市委书记。那时的重庆市委和川东地委以下各级党的组织按照中央关于“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实行划片领导,由负责人与下面的党员单线联系。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这一地下工作方针,为党积蓄力量,他要求定期联系的党员做到:勤业、勤学、勤交友,并在半花街开设了一家新货店,作为地下联络点。由于孙仁深入细致的工作和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虽然重庆市委等党的组织活动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但没有遭受国民党特务大的破坏。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蒋介石一面以假和谈欺骗全国人民,一面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配合谈判,重庆市党组织于10月成立了重庆地区工人运动领导小组,孙仁任组长,成员有温静涛、侯旭东等。领导小组确定当时工运的任务以反内战、反独裁为中心,支持工人的合理要求,把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结合起来。在孙仁的领导下,重庆的工人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10月至11月,五万失业工人选出代表成立了失业工人请愿团,向政府当局请愿,提出安置和救济失业工人等要求。接着,不少工厂罢工,许多行业的工人主动联合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在罢工斗争中,重庆地区工运领导小组成员温静涛和不少工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孙仁组织工人声援,发动募捐,要求无条件释放被捕的工人,并用工人们捐助的钱购买饭菜送往监狱。他还通过《新华日报》发布消息,提出抗议,并电告“世界工联”,得到了包括美国“劳联”、“产联”在内的世界各国劳工组织的支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释放温静涛等被捕人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1946年初,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离开重庆去南京,重庆成立了由吴玉章任书记的四川省委,接替南方局工作。同时,建立了地下重庆市委,由孙仁、彭咏梧负责,准备在蒋介石发动突然事变时,继续领导城乡斗争。2月28日,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警、宪、特,采取突然袭击手段,包围了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社,省委书记吴玉章等于3月初被迫撤回延安。孙仁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毫不畏缩,按照原定工作方针,在城市领导各级党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的群众运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和育才、重大、北大、川教院、女师学院等学校的革命青年奔赴上川东各县开展抗日、抗粮、抗税斗争。为了加速农村武装斗争的步伐,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应该走进农民群众中去,因为农民是工人的前身、军队的来源,是革命队伍的最重要组织部分。”
1947年8月,孙仁和川东各地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交换了情况和意见后,起草了《川东农村工作提纲》,并亲自带往上海向中共上海局汇报。这个提纲是一份有斗争策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白色恐怖下的紧急应变计划。上海局负责人钱瑛看了提纲并听了孙仁当面陈述后,十分赞赏。
经中共中央批准,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上川东(华蓥地区)、下川东(万涪地区)、川南和重庆的工作,孙仁任书记。同时改组重庆市委为重庆市工委,由刘国定任书记;建立上川东地委,孙仁兼任书记,下设七个工委,领导10多个县,并建立了川南工委。以上均隶属川东临委。川东临委的成立,标志着川东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以农村武装斗争为中心的新阶段。
这期间,孙仁不畏劳苦,跋山涉水,活动于华蓥山周围。他在这里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并积极发展农民翻身会、姊妹会、学生会等党的外围组织,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武装起义作准备。
1948年4月,重庆地下党办的秘密报纸《挺进报》被国民党特务破获,冉益智、刘国定被捕叛变,江竹筠等大批党的干部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情况万分危急。上川东地委所属的华蓥山周围各县党组织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形势危急,党的许多干部难以隐蔽。在这种情况下,孙仁认为不能再等待。7月上旬,他来到岳池罗渡乡,在共产党员任俊儒家里召开上川东七、八工委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立即成立西南民主联军川东游击纵队,又称华蓥山游击纵队,孙仁任政委,曾霖负责军事。
在孙仁的周密部署和组织指挥下,一个多月时间内,华蓥山周围的广安、武胜、岳池、合川、渠县等地的武装起义连续爆发,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席卷上川东大地,给敌人以严重打击。起义队伍的凌厉攻势和巨大影响,使敌人惊恐万分,但又不敢贸然派兵“进剿”,便责成地方军警全力“围剿”。1948年8月31日拂晓,敌南充警察局长林延杰带领南充、岳池、武胜的警察中队和附近几个乡的自卫队、乡丁数百余人进攻孙仁率领的游击三支队。面对多路敌人围攻的紧急情况,孙仁根据地形条件,果敢决定打敌人的伏击。他指挥部队埋伏在黄花岭山坡两侧,然后由三支队司令员陈伯纯带领一支小分队与南充方向的敌人首先交火,并有意边打边撤,撤至黄花岭。林延杰误以为游击队不敢战斗,便下令吹起冲锋号,指挥他的部队向游击队发起冲锋。敌人刚刚进入埋伏圈,埋伏待敌的游击队员一齐开火,机枪对准林延杰连续点射,将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当场击毙。警察们见自己的头目被打死,便一个个调头各自逃命。
国民党地方武装“进剿”华蓥山游击队惨遭失败,引起了反动舆论的一片喧嚣,国民党四川省参议会急忙召开会议,请派大军“清剿”。省主席王陵基叫嚷:“不要使那里(华蓥山)变成了四川的盲肠”,并立即飞往南京“面谒总统请示”。回川后,王陵基即与绥署主任朱绍良、重庆市长杨林等纠集2000多人,对华蓥山游击队进行联合“清剿”。
华蓥山游击队在岳池三元寨被敌人包围,战斗进行了两天一夜。游击队打退敌人十多次疯狂进攻,但敌人增援部队不断开来,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孙仁当机立断,毅然决定组织部队突围,甩掉敌人。他指挥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于9月7日将队伍转移到岳池坪滩乡与武胜石盘乡交界的木瓜寨。
孙仁带领游击队刚转移到木瓜寨,国民党岳寨县警察局长魏仲柜和武胜县县长张洪炳分别带领警察中队、民团乡丁500多人,于下午3时尾追到木瓜寨,并分成三路同时向游击队左侧阵地发动进攻。另一股敌人则用机枪封锁游击队向石盘撤退的道路。面对敌人的进攻,足智多谋的孙仁采取政治攻势,向敌人喊话,并当场将俘虏释放,揭穿了敌人的谎言,瓦解了敌人的士气,为游击队赢得了时间。
接近黄昏,孙仁召集干部们研究对策。一名战士因手枪卡壳,蹲在孙仁的左边修枪,不幸枪走火,孙仁下腹中弹。由于缺少药品,司令部决定立即由王屏藩负责送孙仁到嘉陵江边,再用船送往重庆医治。但因敌人的严密封锁,两次冲出去都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了回来。待到天黑部队撤退时,孙仁终因流血过多停止了呼吸。指战员个人悲痛万分,含着热泪将烈士的遗体抬到寨下一个岩洞里藏起来,打算以后转移安葬。可是,第二天凶残的敌人发现了孙仁的尸体,极端残暴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挂在石盘场口的杨槐树上示众。敌人走后,附近的群众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将烈士的头颅掩埋在杨槐树下。全国解放后,中共重庆市委和武胜县委将孙仁的遗骨移至武胜沿口镇东山之巅安葬,并修建了烈士陵园,立碑纪念,旌表英烈。
工作经历
民国15年(1926)以优异成绩考入湘乡县连滨小学,受学校进步教师和当时任中共湘乡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的大哥影响,积极参加农民协会组织的活动,被选为儿童团长。“马日事变”发生后,大哥出走,全家被迫迁到韶山铁陂冲居住。民国18年春·由谭日峰引荐,到《湘乡民报》社当报童·不满报纸偏袒地主.诅咒佃农·愤而辞职回韶山务农,闲暇刻苦自学。民国22年,报名参加湘潭改良塾师训练所学习.结业后执教于铁陂冲孙氏族校,区立第十八校,并担任过小学校长。爱结交进步青年,秘密传阅宣传真理的书刊,常用十三、实三、石山等笔名撰文投稿。民国25年在上海《开明日报》发表的《乡村企业家》一文·已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农村政治、经济状况。民国27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委员、持支书记、区委书记、湘宁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领导抗日救亡斗争。民国28年冬,根据组织安排赴四川,化名王璞。民国30年,被中共党组织派遣到西康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历时一年·撰写的《关于西康地区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深刻分析当地的经济状况和阶级矛盾·阐明该地区将会出现革命高潮的必然性,被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钱瑛称之为出自年轻人之手的很有见地的好文章。 民国31年(1942).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在半花街开设新货店作为秘密联络点。任职期间由于他积极认真贯彻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期”的方针,严格执行秘密工作纪律,重庆市委等党组织,虽然活动于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却没有发生过被大规模破坏的事件。民国34年10月,为配合国共两党谈判,成立重庆地区工人运动领导小组,任组长。曾组织5万多失业工人向当局请愿·发动工人罢工,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领导小组成员与部分工人被捕后,他指挥沙磁区的工人组织声援会·还通过《新华日报》发表消息、提出抗议,并电告世界工联组织,取得国际间的同情和支持,终于使被捕同志得到释放。民国35年4月,任中共重庆市委负责人,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发动群众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同时组织中共党员与进步青年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次年8月,起草《川东农村工作提纲》携往上海,向中共上海局汇报。所提出的尽早开辟武装游击根据地·牵制和吸引敌人正面战场兵力,配合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主张,受到上级肯定。10月,任中共川东临时工委书记,兼任上川东地工委书记,选择华蓥山一带作为根据地,准备武装暴动。民国37年夏秋,在敌人面临彻底失败而更加疯狂的严重时刻,果断发动华蓥山周围数县的武装起义,并任“西南民主联军川东游击纵队”(又称华蓥山游击纵队)政委,指挥游击队沉重打击敌人,先后攻克真静、金子、石盘、邬家及三元寨等地。四川省主席王陵基为此惊呼:“不要使那里(华蓥山)变成四川的盲肠。”同时抽调大批兵力,清剿华蓥山游击纵队。9月7日,在反击敌人“围剿”的激烈战斗间隙与干部研究工作,因他人擦枪走火,下腹中弹,无法及时救治,失血过多牺牲。新中国成立后,遗骨被隆重安葬于四川武胜县沿口镇东山之巅,并立碑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