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钧
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王石钧(1910年-1943年),山东曹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共青团泰安县委书记。1937年后任中共曹县三区区委书记、曹县县长等职:1943年在与敌作战中被俘牺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王石钧(1910年—1943年)-曹县桃源乡王韩寨村人。抗日烈士,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投考菏泽乡村建设研究院。毕业后任定陶县王集乡农学校军事主任。“七七”事变后,他发动地方爱国志士参加抗战。1938年任冀鲁豫第五大队政治委员,转战陇海路两侧。作战中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拥戴。1941年任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2年“二二七”日军扫荡”,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坚持腹地斗争。1943年在曹县青岗集东楼村与日军遭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人物事迹
王石钧生于1910年3月15日,幼年失去双亲,靠亲友的资助才读完小学。他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先后考入曹县职业学校和济南高中。
在济南,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姚第鸿、孙善帅、张德芳等。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书,启发并拓宽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九·一八”事变后,山东学生组织南下示威请愿团,王石钧和同学们冲破重重阻挠抵达南京。他们多次参加游行示威,却被反动军警押回济南。这让他看透了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独裁统治的面目。他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受训。
1932年冬,国民党政府准备实行全省统一会考制度,让学生无暇从事抗日活动。王石钧等人领导了反会考运动,指示进步同学撕掉复课布告、搅乱复课大会。
之后,他毅然放弃学业,开始了革命生涯。他到中共党组织薄弱的泰安,深入工厂、学校,努力传播进步思想、壮大进步队伍。1933年,山东省党团组织遭到破坏,他回乡蛰伏,并筹措路费去上海找党组织。
1937年11月,王石钧被任命为曹县三区区委书记,领导建立了三区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刘岗村党支部。他动员18名青年到聊城范筑先部学习军事知识,培养抗战军事干部。1938年5月,他帮助郭心斋建立了义合乡自卫队,这是曹县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1939年2月,杨得志、崔田民率部挺进曹县西北一带。3月,冀鲁豫支队成立,曹县地方武装被编为第五大队,王石钧先后担任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生活上,他不搞特殊,深得战士的爱戴与拥护。
1940年6月,王石钧转到地方工作。同年秋,他代理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一职。在“红三村”几个月的保卫战中,为了解围,地委派王石钧带领县政府部分干部及地委独立团的一个连,赴湖西地区支援。但那里的形势非常紧张。在这样的形势下,王石钧不等不靠,以湖西为依托,建立了曹县抗日政府曹东南办事处,开辟了大寨、魏湾、砖庙、李集4个新区,加强了鲁西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941年5月,他正式担任曹县抗日政府县长。刚一上任,曹县就遭遇蝗灾。他一边领着群众抗灾,一边筹款救济灾民。他要求机关和部队人员节约粮食。在受灾最严重的鹿庙等村庄,垒起大锅灶,他亲自煮粥赈济灾民。虽然他的家就在附近,妻儿却一直靠野菜充饥。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他肩上是一个县的人民。他对妻子说:“家里的困难我知道,但这些村受了重灾,救济的粮食只有这一点,这粥,咱能喝吗?”
他的碑文这样写道:石钧同志为人豪侠爽直,大公无私,虽家中屡次断炊,却一文不苟,赤心耿耿,献身国家,其优良革命品质,堪为后世典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0: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