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女,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副所长。
人物经历
1984-1988
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法学本科。
1988-1997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995年晋升为法官。
1993-199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刑法专业,法学硕士。
1995-1996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5-7 美国联邦法院实习。
1997-200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刑法专业,法学博士,师从我国刑法泰斗
高铭暄教授。
2001-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3-2004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豪瑟全球法律项目研究人员。
2000-2005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2000年7月)、副教授(2002年7月)。
2004.4-9 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分庭见习学者。
2005.8-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国际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际刑法评论》执行主编。
2008年4月25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任命王秀梅教授为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2009-2010 富布莱特访问学 (Managing Staff at The Oxford War Crimes Centre, Research fellow at US-Asia Law Institute, School of Law, New York University)。
2009年,王秀梅教授入选教育部20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11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
2017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
2020年8月,不再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
职务任免
2020年8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免去王秀梅(女)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
出版图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刑法、中国刑法和外国刑法。
主要成就
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1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合著及参加编辑学术著作共计40余部;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等报刊发表专题评论数30余篇。主持中国法学会项目,“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防治对策研究”,美国国会资助项目,“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对策研究”等。
论文
刑事制度中之被害人角色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2)
关于酷刑罪的思考.现代法学,2001.(2)
传统过失刑事责任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弊病.法学家,2001.(3)
西部开发的环境刑法思想重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
环境刑法价值理念的重构——兼论西部开发中的环境刑法思想.法学评论,2001.(5)
建立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必要——从凡尔塞到卢旺达的75年.刑法论丛(5).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On Crime of Hiding and Destroying Account Materials, CRIMINAL SCIENCE Vol.1.2002
论侵略罪.法学家,2002.(2)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中国法学,2002.(3)
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创立及管辖原则.现代法学.2002.(3)
论灭绝种族罪.法商研究.2002.(5)
国际刑事法院属物管辖权的延展.上海检察调研,2002.(5)
论危害人类罪的概念及行为特征.刑法论丛.(6).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属性.现代法学,2003.(3)
惩治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中的普遍管辖.法学评论,2003.(4)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司法认定.人民司法,2003.(7)
英美法系国家环境刑法与环境犯罪探究,《中国刑事法学》(第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后现代社会的刑事立法原则 《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论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建立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新进展,王秀梅,《刑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期
On crime of Hiding and Destroying Account Materials,《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
危害人类罪研究,《刑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中国司法有权审判湄公河惨案主凶,法制日报,2012年5月15日
从葛兰素史克案探寻惩治跨国商业贿赂之路,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7月
著作
国际刑事法院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
国际刑法的渊源与内涵—理论体系.法律出版社,2003.8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
刑事法理论的多维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2
研究成果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7月)、《试论我国刑法中若干新型犯罪的定罪问题》(《中国法学》1999年1月)、《跨国犯罪与刑事管辖权》(《法学家》1999年12月)、《国际刑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问题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1月)等。2001年9月到法学系做博士后,其研究计划分三部分:计划A,《丹麦酷刑犯罪研究》;计划B,《国际刑事法律制度研究》;计划C,《国际刑事法院研究》。
荣誉表彰
2019年,获第八届女性传媒大奖“年度女性榜样奖”。
社会任职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事执行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风险防控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秘书长。
意大利Siracus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riminal Justice and Human Right理事,瑞士The Geneva Academy for Anti-Corruption, Integrity and Good Governance执委会委员,Series o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期刊编委,牛津大学Howard Journal of Crime and Justice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