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轩(1900—1961),1900年出生在石城乡三胜村来福沟屯,幼时家庭条件艰苦,但他勤奋好学,练就一手好毛笔字,打得一手好算盘。1931年秋天王绍轩痛打恶霸地主后逃离石城岛,1932年,他来到了江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8月,王绍轩参加了红军长征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升任排长、连长等职。抗日战争中,王绍轩屡立战功,多次受到嘉奖。解放战争中,王绍轩率领部队参加了中原大作战、鲁南会战、千里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等系列战斗。解放战争后,王绍轩由于战伤不能正常参加工作,1950年冬天他退役回到阔别18年的故乡石城岛,乡亲们敲锣打鼓迎接这位革命英雄。1951年,王绍轩搬到青堆光荣院过集体生活,他从不以功臣自居,时时为组织着想,处处为群众解忧,赢得了职工的爱戴。1961年12月12日,老红军王绍轩在青堆镇医院去世,享年62岁。
人物生平
王绍轩(1900—1961),原名王述先,1900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庄河石城岛(今长海县石城岛),幼时家庭贫苦,父亲勉强供他读书写字,由于学习刻苦,练得一手好算盘.并写一手好毛笔字,三年级时因父亲去世而退学,教书先生念其学习优良,免费挽留他继续读书,半年后,终因生活太苦而辍学,成年后当渔民,24岁时娶亲后生有二子。
1931年秋,王绍轩困不甘受欺侮,痛打恶霸地主惹下大祸,连夜找船逃到大连。他隐名一路乞讨来到大连,在大连码头找到一份苦力活儿维持生计,期间听人说江西有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专为穷人打天下,便一心想投奔红军。1932年春辗转到山东,夏天到达江西,因人地生疏,不知红军在哪儿.又不敢随便打听,便到当地一家商店打杂,后又到一家茶馆跑堂这家茶馆老板见他写一手好字,又会打算盘,便安排他边干活边帮助记账,1933年初夏的一天下午,他正在茶馆忙碌,突然来了三个戴礼帽、墨镜,身着长衫的陌生人,其中一个上下打量他.关切地问他是哪里人,干什么的,并让他跟着他们走。王绍轩跟这三人来到一个大院,到大院一看,竟是他日夜寻找的红军驻地:这个院子里聚集了很多青年,他们正在听取革命宣传,积极报名入伍:王绍轩满心惊喜,随即和青年们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王绍轩入伍后.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和同志们一起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在革命斗争中懂得了革命道理,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参加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多次战斗,勇敢杀敌,冲锋在前。1934年8月,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医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苏区,他得知消息,伤未痊愈便拄着棍追赶部队,回部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排长、连长。同年10月参加长征,跟随部队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结束后.王绍轩被选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到晋察冀某军分区教导团任副团长,他对部下要求严格,也关怀备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中原大战、鲁南会战、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解放石家庄和张家口等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浑身伤痕累累,先后获得6枚立功奖章和纪念章一次.他奉六十三军首长王宗槐、龙道权之命.指挥部队攻打定兴。战斗中,他为靠前指挥,骑马奔赴前沿阵地,不幸被敌人的炮弹连人带马炸翻,身负重伤。因年龄大,身体伤重,又思念家乡,他多次要求退役回乡,终得到部队首长的批准,并给他签发“护照”(通行证)。
1950年冬天,王绍轩退役回到家乡石城岛.住在来福沟屯故居,1951年到庄河县风窝堡区砬窑村落户:退役后,他不以功臣自居.经常于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主动向国家交公粮,还常以助人帮邻为己任,从不给政府添麻烦。1959年底.组织上安排他到庄河养老院养老,但他只在养老院住了半年,就主动要求工作。在他再三恳求下,县民政局安排他到青堆镇一家制鞋厂任车间主任,当时他已经享受红军待遇,全家由国家供养,不用上班,但他不肯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在工厂里勤勤恳恳工作。困难时期,他不要组织上的照顾,甚至组织给他发的粮食,也让给了别人,自己和妻子儿女一道吃野菜.1961年12月6日,厂里要去丹东拉煤.他不顾自己年纪已高,主动要去。领导因他年岁已大,不同意他去,他却硬是跟随厂里的汽车出发了到丹东装完煤后。在夜里返回时,他主动把司机旁边的位置让给别人,自己坐在车斗里。由于风吹雪扫,回到家里就病倒了,治疗无效,于当年12月12日于庄河青堆子医院去世,终年61岁。
同年12月15日,庄河县委、县人委及当地驻军为王绍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随后,根据王绍轩的遗愿,他的灵柩教运同石城岛.安葬在石城来福沟北山面海的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