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绣,女,汉族,1942年5月生,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籍贯山东潍坊,中共党员,新牡丹画派创始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1968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专业毕业,分配到了洛阳龙门石窟,担任美术师,主要配合考古发掘,做一些绘图与展览工作。
1971年,调到了洛阳博物馆。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为绘画艺术创作、文物保护、陈展设计研究、古代壁画研究。
先后主编出版了《洛阳文物精华》《洛阳文物精粹》《洛阳民间文物集萃》《洛阳唐三彩》《洛阳博物馆五十年》《洛阳博物馆五十年纪念文集》《洛阳汉代彩画》《洛阳两汉彩画》《牡丹雅韵·王绣牡丹精品集》《中原画风·王绣》《中国牡丹画技法大全·王绣写意牡丹画法》《写意牡丹教程》《国色丹青》《翰墨天香》《国香》《锦绣画语》等近百篇学术论文及十几部专著。
美术作品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中国当代牡丹书画艺术大展”等。其美术作品由国家文化部选送泰国国王行宫“淡浮院”陈列并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印度、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元首。部分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首都新机场、中央军委大楼以及日本、韩国等博物馆陈列并收藏,并应邀国内外举办展览和讲学。
出版图书
人物轶事
王绣因画洛阳牡丹而名扬天下,洛阳牡丹因王绣的画而远涉重洋,为宣传古都洛阳宣传洛阳牡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因为王绣一个人而改变并改善了整个洛阳文化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牡丹花因其花朵硕大、色彩瑰丽、花姿雍容,被誉为国色天香,历朝历代都被视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象征。神州大地无论南北,大到朝廷庙堂,小到乡野民居,亭脊廊檐,户牖之间随处可见以牡丹花为装饰的木雕砖刻。清朝时更被看作是国花,官服头饰均多见牡丹影子。 牡丹,更因其摄人心魄的美,让得睹其芳容者莫不惊叹造物的神奇;也正因为其美,使得历代文人墨客、士子游人留恋沉迷,吟诵咏叹之余,更多“欲要留春住”的画师们,各展其能,描绘牡丹形态,于是也就有了众多以牡丹为表现对象的画家。一种事物如果美到了极致的话,人们往往就会觉得她失去了气质,但这气质又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视线和印象中,人们很难把握到其最主要的特征,很难把它准确的描绘到让各层面的观赏者都满意和认同,故很多绘画大家都尽力避开这个题材,所以,历史上吟诵洛阳牡丹的诗篇数以万计,但精于牡丹绘画的屈指可数。又因,牡丹本身被赋予的美好象征,民间倒是众多的画师绘之以装点厅堂。于是,也就有了“雅士咏牡丹,民间画牡丹”之说,牡丹题材画,也因而被认为是“艳俗”,名家大家多不屑为之,尽力避免。(以前也有大家偶尔为之,但不以之为主攻方向)。
“眼前有景道不得”,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来说,洛阳的画家们又更多的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洛阳人惯见奇葩”,因为太熟悉、见得太多,牡丹的风姿已融入数代洛阳人的血液,所以,很难刻画出能被普通百姓和文士阶层全都认可的牡丹绘画作品,而王绣突破了这个“瓶颈”。
1985年,王绣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牡丹画专题展”,,画展取得空前的成功,国内外游客观者如潮,好评亦如潮,很多观看画展的画界同仁释然了困扰多年的问题,原来牡丹可以这样画?原来牡丹应该这样画!随着洛阳作为一个新兴的古老旅游城市地位的崛起,牡丹花会的越来越成功,牡丹花/牡丹画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越来越被海内外游人所认可,而王绣“洛阳牡丹王”的称号也就不胫而走,遐迩闻名。
绘画风格
王绣的牡丹画作品师法自然,借鉴古人,术兼中西,以中为体,西学为用,以传统水墨小写意笔法入手,揉入油画、水粉和水彩画的色彩明暗技巧,对牡丹画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改进,拥色明艳、热烈、大胆、层次分明,所画牡丹艳而不俗、雍容富贵之气跃然,见者莫不赞叹。所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行家见其水墨功力,群众赏其富贵瑰丽,其堂皇喜庆、高贵典雅之态展现无遗。从而使牡丹题材画作品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开一派画风之先,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深大影响。
所获荣誉
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文化部贡献奖。同年被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
2000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
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社会任职
中共河南省第七、八次党代会代表。
2013年被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被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美协名誉主席、省美协顾问、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