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男,汉族,1924年出生,辽宁
海城人。曾在东北军政大学、
佳木斯大学学习。1948年后,任
东北师范大学助教、
讲师、文史教研室主任。历任
东北大学讲师,
北京大学文艺理论班学员,东北师大讲师、教研室主任,
吉林省吉剧团编剧、团长,吉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戏曲编剧。2011年11月5日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7岁。
195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54年入北京大学文艺理论班学习。1960年后,历任
吉林省吉剧团编剧、副团长、团长,吉林省地方戏研究室主任,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作协吉林分会副主席。1979年获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和改编的吉剧有《搬窑》、《买菜卖菜》等,《包公赔情》、《燕青卖线》等已拍成戏曲片。著有《
二人转史料》、《王肯戏曲集》等。专著《土野的美学》获1990年吉林《长白山》奖一等奖,吉剧剧本《买菜卖菜》获1988年全国短篇剧目奖,《包公赶驴》、《三放参姑娘》分别获全国1981年、1984年优秀剧本奖,歌曲《草原到北京》、《白呀白嘎拉山》获1953年全国优秀歌曲奖。于2011年11月5日10时10分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7岁。王肯是我省戏剧界的泰斗人物,是
吉剧创始人之一。
他创作的秧歌剧《二流子转变》,在东北解放区文艺调演中获奖,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他创作的歌曲、《高高的兴安岭》、《老社员的歌》等流传甚广,深受欢迎,有的成为经典歌曲。
吉林省作协主席杨廷玉说:“王肯老师的离去让吉林省乃至全国都失去了一位艺术巨匠。他可谓大师级人物,涉猎的文学和戏剧两个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他的人品和文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在
二人转、散文、歌词等许多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对艺术的执着,都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吉林省独有的地方剧种,吉剧于1959年创建,王肯是创始人之一。“当时王肯等一批老专家非常有能力,文学水平极高,对吉剧的造诣也很高。在完成剧种方面有方法、有步骤。”吉林省吉剧院院长杨柏森介绍,王肯创作了几十部吉剧,将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民间与古典于一身,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轰动全国,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热烈场面。前期代表作有《包公赔情》、《燕青卖线》等,后期则有《买菜卖菜》、《包公赶驴》、《三放参姑娘》等。
此外,王肯在
二人转界也堪称泰斗。
二人转界都流传着“王肯的词儿,那炳晨的曲儿”这句话,不仅如此,王肯还是研究东北文化的专家,留有不少重要著作,其中《二人转史料》更是被业界奉为经典。
吉林省内一些知名作家都受到过王肯老师的培养和提携。吉林省作协主席杨廷玉说:“王老对年轻人非常关心,经常与大家沟通,非常和蔼可敬。他培养出了许多知名的年轻作家、剧作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