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治
历史人物
王自治(1889-1965),字立轩, 清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生于甘肃省正宁县宫河镇南庄堡。为王宝珊之弟。少年时代,在村中私塾受教。年龄渐长,赴西安市上中学。清宣统二年(1910)十月,在西安上中学期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开展反抗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民国6年(1917)十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时为3年制)。
人物经历
五四期间
民国8年(1919)五月四日,作为北京大学活跃的积极分子,和同学许德珩、张国焘、易克嶷、邓中夏、罗章龙、段锡朋、高君宇等领导、组织爱国学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当日,他和同学们集会游行,痛打亲日巨头、段祺瑞执政府驻日公使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另一亲日巨头曹汝霖的赵家楼住所,史称“火烧赵家楼”。随后,大批军警赶到,疯狂捕人,王自治和另外31名同学被捕。北京爱国学生被捕入狱,激起举国民众义愤。
在全国舆论的一致压力下,五月七日,段祺瑞执政府不得不释放全体被捕学生。
五月五日上午10时,北京大学学生大会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并发起组织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成立北京学生联合会。段锡朋(后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教育部次长)被推举为首任主席。不久,段锡朋因故辞职,众生推选刚刚出狱的王自治继任。
王自治任北京学生联合会主席期间,在五月,组织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开展了挽留因“五四运动”而受亲日派攻击,不得不辞职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罢课运动、爱国讲演活动、抵制日货运动;
在六月,以北京学生联合会名义通电全国,号召国人继续斗争,拒绝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益,从而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事后,王自治和甘肃籍同学邓春膏、王和生等写信、寄传单回乡,向甘肃人民介绍“五四运动”情况,使“五四运动”的影响扩大到甘肃。十月,王自治辞去北京学生联合会主席之职。
新陇
民国9年(1920)三月十四日,甘肃省旅京学生40余人发起成立“新陇杂志社”,创办《新陇》月刊,发表对甘肃社会、教育、妇女等问题的见解和评论,并寄回家乡。王自治任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他在《新陇》发刊词中大声疾呼:“望陇人之觉悟奋发及污浊社会之改良。”《新陇》还转载《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纷纷外出求学,追求真理。
其他经历
八月,王自治从北大毕业,参加了新兴国会议员竞选活动。最后,他和陇东帮统张兆钾被选举为新兴国会议员。但由于直皖战争爆发,新兴国会未能召开,王即回到兰州。十至十二月,任省立兰州一中数学教员。
民国10年(1921)二月至十二月,任兰州农业学校教务主任。民国11年(1922)一月至民国13年(1924)一月,任省教育厅第一科科长。民国14年(1925)八月,被选举为国民代表会议代表,赴南京开会。因国民党元老、陕西省政府主席于右任之荐,民国16年(1927)一月至十二月,任泾阳县县长。任间,当地驻军向县政府屡加粮饷,王因不愿增加百姓负担,愤而辞职。泾阳人感其恩德,称其“王青天”,为之共立功德碑。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8年(1929),任甘肃省建设厅第四科科长。民国19年(1930)一月至次年一月,任陕西省第一中学物理、数学教员。
民国20年(1931)六月,王自治去南京,找于右任,被委任为南京赈务会水灾难民收容所主任,任职到年底。翌年二月至六月,任上海难民收容所主任,办理为甘肃旱灾捐款事宜,后又从事慈幼工作。民国22年(1933)七月至次年十二月,任平凉中学教员。民国24年(1935)一月至民国27年(1938)二月,任平凉中学校长。民国25年(1936),由胡维藩介绍,在兰州加入“复兴社”。民国26年(1937),在兰州中等以上教职员训练班受训,任西北训练团处长。受训期间,他每天早晨早起,坚持锻炼身体,引起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的注意和好感,朱向旁人打听王自治的情况。加之平凉中学连续3年考试成绩名列全省第一,故而省政府于民国27年(1938)二月,任命王自治为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院长并派去庐山受训。
民国28年(1939),由姚大海介绍,在兰州加入国民党,为国民党中央特别党员。民国30年(1941)三月,王自治交卸甘肃学院院长之职,就任甘肃省政府参议。民国31年(1942)一月至民国35年(1946)六月,王自治任甘肃省政府水利专员。民国35年(1946)七月至民国37年(1948)六月,任甘肃省水利局副局长。民国36年(1947),王被选举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赴南京开会。民国37年(1948)七月至解放,任同乡赵元贞创办的兰州私立志果中学教务主任。
1951年1月至1952年2月,王自治在武威地区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任命王自治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3年8月,在兰州,经李翰园、邓春膏介绍,王自治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54年元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任命王自治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首任副馆长。曾编写有《1926年陇东张兆钾反冯斗争》、《“双十二事变”在甘肃》等文史资料。1955年元月至1958年5月,任甘肃省政协委员。
1954年6月至9月,在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领导、甘肃省政协主持的深入学习讨论总路线活动中,王自治提出了“八个问题”。当时会议组织者发动群众,对其言行进行了批判斗争,认为其有落后的封建思想,要求他在加强学习中改造思想。王被迫在会上作了检讨。1957年5月在“大鸣大放”中,王自治又发表了一些言论,被定为“右派”分子,按四类处理,撤销一切职务,降低生活标准,由80元降为60元。1961年,王自治的右派帽子被摘掉。1965年,王自治病故于兰州。1979年3月,甘肃省政协为王自治平反。1979年4月,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发出《关于王自治右派问题的批复》,改正王自治的右派,撤销原定性处分,恢复名誉。
人物任职
王自治(1938.2---1941.1)兰州大学 校长
月刊创办及作用
1920年1月,旅京甘肃部分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感到国内新潮澎湃,一日千里,而甘肃僻处西陲,交通不便,风气不开,黑暗守旧,受着各方面旧势力的压抑,因而极愿发表对甘肃社会、教育、妇女等问题的见解和评论,欲介绍到家乡,以改变家乡的落后状态。于是互相联系,开始筹商创办杂志。当时甘肃旅京学生约八九十人,当获赞成者四十余人,即于同年3月1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首次会议,赞成人均出席,决定成立杂志社,出版一种杂志。出席会议的都为杂志社社员。王自治被推选为编辑部主任,韩树淼、邓春膏、田炯锦为编辑兼校对。其他如会计、记录、出版、发行、广告和募捐等业务,均推有专人负责。此外,又聘请张朴、陈泽世为驻甘肃的通讯记者。杂志出版日期规定在同年5月,经费先由社员分担,以后向各方募捐。4月4日,又在北大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了杂志的宗旨和投稿简章。定名为《新陇》。同年5月20日出版发行第一期。《新陇》起初定为月刊,16开本,规定5期为一卷,每期约四十多页。每年除七八两月学校暑假期间临时停刊外,一般每月出刊一期。刊行时间一直延续到1930年9月。1922年后,王自治辞去编辑部主任之职。王自治在《新陇》发刊词中大声疾呼:“甘肃的情况是暮气沉沉,大梦未醒”,“人家是一日千里,我们是固步自封,仍然兢兢业业,遵守着古老的旧礼教、旧学说。谈政治一定要称尧舜,讲学术离不开孔孟。这种情况如果不予改变,甘肃终将沦为野蛮”,“望陇人之觉悟奋发及污浊社会之改良。”《新陇》第一期《我们怎样创造新文化》一文中,又提出甘肃要改变因循落后面貌,必须“毁弃偶像,解放思想”的主张,同时强调“本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去治一切学术”,并且要“吸收欧化”。在第四期内《妇女解放中的阻碍及补救方法》一文中,强调指出了“妇女解放的阻碍,在于没有同男子一样受到平等的教育”的原因。同时在初刊各期中,还连续发表了介绍国内各大学情况,积极鼓励甘肃青年去省外求学的文章,以期通过他们,输入新思潮于本省。各期文章中,有甘肃革命先辈中共党员张一悟写的介绍武昌高等师范情况的文章。有《欧美联邦有实现的可能吗?》(3卷2期)、《最近对于火星之观察》(2卷2期)和《绿色的植物与人生的关系》(2卷2期)等篇文章。
在反对军阀为害甘肃人民的罪恶措施方面,《新陇》起了揭露作用。1922年冬,甘肃军阀、陇东镇守使张兆钾,设陇东官银号,向陇东各县人民派款筹基金,准备借此发行纸币,大肆搜刮现金,中饱私囊。旅京陇东学生冯翰英、贺风梧、贾大均等二十余人发起反对。《新陇》予以大力支持,曾刊登他们的《告陇东各县人民书》,引起张兆钾的重视与顾虑。官银号之设虽未停止,但张在致旅京陇东学生函件中表示,官银号将来赚了钱归地方,赔了钱由他负责。
在三卷一、二两期上,以显著地位曾连续发表了《现代生产评论》一篇长文。这篇论文的主旨,是肯定了无产阶级将来一定胜利。它的作者曾这样叙述说“由两阶级的对峙,经过无数的阶级战争而到全无产阶级扑灭了有产阶级的时候,社会便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那时的经济组织,根据著者的测想言之,一定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如现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那时的人们绝对不会来采用。……在那种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经济组织之下,他们为防止资本主义之复活,生产才一定是
归于社会共有,同时为尊重人们的个性,消费才一定是归于私有的……”。
关于“传播本省之状况于外界”方面,《新陇》也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如三卷一、二期的《1920年灾情调查》、《甘肃灾情调查》,二卷二期的《近年来的甘肃》和《甘肃民食缺乏的原因》等。
《新陇》还转载《新青年》杂志上的一些文章,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纷纷外出求学,追求真理。
《新陇》杂志当时在甘肃起了新文化的促进作用。作为担任了3年编辑部主任的王自治,其作用自然是不可小视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04:1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