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蜥
爬虫纲动物
王蜥(学名:Basiliscus basiliscus)是鬣蜥科、王蜥属动物。整体体形侧扁,一般成年蜥蜴重约90克,身长约50厘米。尾巴跟其他系种类一样,都是很长,在身体后方摆动起来像鞭子一样。它们有个显著的身型特点,那就是头部的后端部分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扁平叶瓣,形状似鸡冠。在其趾外的鳞片向外延伸为缘缨,并且每根脚趾的两侧均生有能张合的皮膜。雄性沿背部有一条脊。体色通常是棕色或橄榄色,但也有亮绿色、橄榄棕色和青铜色。它们有较深的交叉带和奶黄色的嘴唇和侧条纹。幼蜥的颜色与成蜥相似,但通常更生动,喉咙上也有三条纵向条纹。所有年龄层都有棕色到青铜色的虹膜。它们的爪子很长,且锋利,便于攀爬。雄性比雌性大,有帆状的顶,由细长的神经棘支撑,包括圆形或尖的头、背和尾顶。
动物学史
名称来源:由于能像基督一样在水上走动,也称为基督蜥。因与古神话中一种叫作“小王”的怪物相像而得名为王蜥。
形态特征
王蜥是哥斯达黎加西部最常见的大型蜥蜴。整体体形侧扁,一般成年蜥蜴重约90克,身长约50厘米。尾巴跟其他系种类一样,都是很长,在身体后方摆动起来像鞭子一样。它们有个显著的身型特点,那就是头部的后端部分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扁平叶瓣,形状似鸡冠。在其趾外的鳞片向外延伸为缘缨,并且每根脚趾的两侧均生有能张合的皮膜。雄性沿背部有一条脊。
体色通常是棕色或橄榄色,但也有亮绿色、橄榄棕色和青铜色。它们有较深的交叉带和奶黄色的嘴唇和侧条纹。幼蜥的颜色与成蜥相似,但通常更生动,喉咙上也有三条纵向条纹。所有年龄层都有棕色到青铜色的虹膜。它们的爪子很长,且锋利,便于攀爬。雄性比雌性大,有帆状的顶,由细长的神经棘支撑,包括圆形或尖的头、背和尾顶。
生活习性
王蜥在中美洲的太平洋低地森林中非常丰富,栖息在低地干燥潮湿的森林中,通常与河流和其他水道相邻。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上,但晚上睡在高达20米的栖木上。
栖居美洲热带地区江河、溪流附近的树上。平时都是用四脚爬行,一旦受到惊吓,便可用其敏捷的后脚在水面上快速飞奔而起,并不会沉入水中,其奔跑时速可以达到11-15千米。这是由于它用脚猛烈地拍打水面时,脚上的皮膜便会张开,其产生的气泡张力可支撑住身体的重量,从而减小了身体对水面产生的作用力,并且会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可以帮助王蜥迅速奔跑。
王蜥是杂食性的,尽管巴拿马种群的饮食显示出对动物猎物的显著偏好(22%的植物原料,而78%的动物原料)。它们主要以节肢动物、小蜥蜴、蛇、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淡水虾为食,偶尔也以青蛙为食,但也以花卉和水果为食。幼蜥比成蜥更喜欢摄食虫,但偶尔会吃鱼。研究表明,草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分布范围
分布于尼加拉瓜西南部至哥伦比亚西北部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太平洋斜坡上。
存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委内瑞拉。
引入:圭亚那。
繁殖方式
大多数雌性达到性成熟的长度约为135毫米,雄性达到131毫米时开始产生精子。王蜥从3月开始繁殖,在接下来的十个月中雌性会产卵。雌性大约在20个月大时达到性成熟,而雄性则在其第二年的某个时候达到成熟。雄性显示出与大小相关的等级优势,其中较大的雄性经常攻击较小的雄性并阻止其繁殖。因此,许多雄性直到3-4岁才进入繁殖周期。雄性求爱行为包括头部晃动,这是许多鬣蜥蜥蜴的典型特征。
一夫多妻制。每窝产卵2-18个。产卵量在1、2、3月份明显下降。较大的雌性比较小的雌性产更多的卵。一只雌性王蜥会挖一个洞,产卵后,它通常会检查巢,然后用前肢将土壤填满,然后用鼻子把泥土包起来。没有进一步的父母照料。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2 09:33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