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军
中国力学学会会士、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复杂服役环境重大装备结构强度与寿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61年,王铁军出生。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7月—1986年9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今武汉大学)教师。
1986年9月—1989年5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6月—1992年11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师、讲师。
1991年9月—1995年12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12月—1996年3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1996年4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3月—1999年3月,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和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9年4月,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0年12月—2001年2月,任日本明治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
2003年7月—9月,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2005年,入选“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
2014年10月15日,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2025年,当选中国力学学会首届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铁军提出了非线性韧性损伤模型(被中国国外学者在引用中称为“Wang’s model”或“Wang Tie-Jun’s model”,并作为其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低周疲劳损伤模型(被中国国外学者在引用中成为“Wang-Lou model”)、韧性断裂判据和约束无关的韧性断裂参数;提出了校正传统弹塑性断裂韧性约束相关性新方法;求得了非线性损伤固体中反平面剪切V型缺口、夹杂和裂纹端部场的高阶渐近解;求得了含初应力压电介质中Love波、广义Rayleigh波和B-G波传播问题的解析解;在功能梯度材料结构强度与稳定性、高分子材料变形和断裂、心脏瓣膜力学研究上有新点。
截至2021年5月,王铁军承担重点科技项目、博士点基金,航天科技项目等;中英合作项目、中日合作项目等。
截至2024年5月,王铁军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一等奖。
教育成就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发表文章
截至2021年5月,王铁军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
荣誉奖项
社会生活
社会任职
学术讲座
2010年11月24日,王铁军应邀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做“国家重大需求与力学”讲座,结合团队在高分子合金和轻质夹芯结构的力学响应领域取得的成果,介绍:(1) 高科技装备的国家需求与力学;(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力学学科前沿问题;(3)在高分子合金的疲劳、新型材料本构理论、微纳米尺度的表面和界面效应等研究领域的几个研究实例;(4)发展趋势和展望。
2024年5月12日,王铁军到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并做题为“复合材料结构的变革性制造方法”的学术报告。
组织生活
2020年6月5日,王铁军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代会代表团讨论并指导医学部工作;6月23日,参加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党支部召开的“把握重大历史机遇,贡献国家发展的土木学科力量”专题组织生活会;12月1日,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2018级机类党支部召开的“憧憬奋斗‘十四五’,勠力同心谋发展”联合组织生活;12月4日,参加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力学示范中心党支部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的联合组织生活会。
2021年1月12日,王铁军为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9级和2020级学生党员带来题目为《落实 “四个面向”,发挥创新港作用,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党课。
人物评价
王铁军于人于己都非常严格,但“铁军”亦有柔情,他对学生和青年教师也特别关照。(《光明日报》评)
学术界对王老师的评价是“很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特别能奉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范学领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3 12:3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