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与多肽药物专家,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锐,1963年5月25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药物化学与多肽药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
人物经历
1963年5月25日,王锐出生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
1978年—1982年,就读于兰州大学药物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1988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合成药物化学专业,由兰州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5年—1994年,担任兰州大学助教、讲师。
1990年—1993年,先后在兰州大学和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担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2006年,担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2008年,担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6年,担任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省政府特聘科技专家、主任。
2008年,担任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2011年,担任教育部“多肽药物”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4年—2018年,担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
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担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
2022年,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锐长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从新合成方法到新制备技术的连续创新努力,推动了中国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发展。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网站显示,王锐先后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15篇,其中一区论文132篇,论文被引用1万余次,H指数(H-index)为63,连续五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点报道。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锐先后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际学术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件,申请国际专利PCT4件。
人才培养
王锐坚信科技创新事关重大,关乎国计民生,用自己和团队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这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截至2020年6月,王锐先后培养了近300名博士及硕士,其中多人次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中科院奖学金、谈家桢奖学金、宝钢奖学金、李政道奖学金和香港“求是”奖学金等。一些学生已成长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锐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兰州大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美国ESI前1%或前1‰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多肽科学与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兰州大学评)
以王锐为首的多肽药物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已经成为中国多肽药物研究的佼佼者,为中国药物化学,特别是为多肽药物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甘肃科技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3:5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