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长松,男,汉族,1956年8月4日出生,安徽祁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连戏(徽州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经历
王长松师从其父王三意,主角为傅相。老生,老旦,正生,花旦,僧、道等角色亦有穿插演出,系栗木村目连戏班中最具威望的传承人。演出目连戏二十多年,熟悉目连戏各种角色的扮演,是当地最具威望的传承人,并一直从事目连戏的传承工作,带有徒弟王汉民、陈和丽等人。
人物成就
表演特征:
1、演出唱腔古老
基本唱腔是“和尚腔”。因其班社始祖系天宝庵和尚王师傅。(其墓葬于栗木村一山坡上,其人与明郑之珍有交往,在平时做法事中与郑之珍相识,郑本目连戏稿成之时,即交于天宝庵组织演出)
2、吸收民间艺术,演出形式多样化
祁门县栗木目连戏班善于表演“盘彩、“盘扦”等杂技,“盘彩”的表演形式为:“竖两根立柱,两柱之间扎一根横木,再用两匹布扎成风个布扣,然后在布扣之间表演‘大溜’、‘小溜’、‘童子拜观音’、‘死人摊尸’、‘鳖爬沙’、‘称猪边’、等盘彩动作。“盘扦”的表演形式是:“在一根临时扦插的木柱上表演,且扦插木柱的底洞下大上小,人在木柱上表演时,木柱左右摆动。柱上的主要动作有‘单旗’、‘双旗’等”这些表演与汉代的百戏表演相近,可谓是“百戏”之遗风。
参考资料
王长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1 14:2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