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远
中国诗人、散文家
王静远是一名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在孤独、寂寞的文学之旅长途跋涉近20年,坚持纯文学写作,用生命和灵魂歌唱,真实地对待自己,真诚地对待艺术,写出许多精美的诗文,无愧为呼伦贝尔诗家一宗。
人物简介
自幼酷爱书画,初中毕业后被聘为中学美术教师;历任多年校团委书记,曾被举荐到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进修。后通过自学考试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调入内蒙古扎兰屯市文联主持工作。诗集《岁月的风声》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五个一”工程奖,被艾青诗歌馆永久收藏。组诗《那一段岁月》获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
组诗《那一段岁月》获内蒙古第八届索龙嘎文学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政府奖);散文《歌唱与抵达》获第三届老舍散文奖提名奖;连续获三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获散文诗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十大散文诗人”提名奖。有作品入选《散文诗精选》、《2003年中国最佳散文诗》等多种选本。应邀参加在四川乐至陈毅故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奖,散文《歌唱与抵达》获第三届老舍散文奖提名奖。另有作品获中国诗歌学会奖、多家报刊奖,入选多种选本。
他的诗题旨鲜明,即“灵魂独步”,他或让灵魂轻歌曼舞,或使灵魂宁静深思,或让灵魂沐浴阳光,或使灵魂浸润细雨……。他把主体的灵魂放在欲望、诱惑、野心、恩怨、痛苦和淡泊、沉默、愿望、温情、幸福的交叉点上来探询心灵的奥秘,二元对立情愫里的前者都是以对照物出现的,后者才是诗人竭尽全力守候的;它不仅是诗人的个人理想,也是人类苦苦要走近的大境界。他追求至真、至善、至美,而这又和复杂混沌的现实以及他窘困坎坷的命运相背离,在组诗《灵魂独步》里,孤独和忧郁就成为抒情基调;而他选用的意象也多为冷色,如夜月、晨风、深井、大雨、落叶、灰烬、积垢等。在落寞的岁月里,最难得的是,他让灵魂几经挣扎之后,最终从泥泞混杂的湿地轻灵地飞升起来,于心灵世界保留一块积极向上、执着乐观的绿地:“彼岸总是遥远 / 憧憬葱茏着”,“我在每一个驿站 / 打点行装 远离喧嚣 / 用一生抵达灵魂独步的高处”。诗人最渴望的是阳光,最留恋的是关怀,最难舍的是亲情。爱情组诗《爱的呢喃》描述了爱情心理的整个过程,由爱的萌芽到爱的思念,由爱的等待到爱的结果,也包括爱的失落与凋谢。这些诗句坦率、真挚地剖析了含蓄、矜持的爱情心理,情真意切,美如珠玑,升华了爱情美、人性美。
在诗人中,他是真诚、朴实、自然、纯情之人,每首小诗都是他心灵轨迹上的划痕。他的诗朴实真切,含蓄深沉,而不晦涩难懂,显示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朴素美。
王静远的的散文也常见于国内各种文学刊物,而且常常获奖、被各种精良的选本收录。他即将出版散文随笔新作《独轩居笔记》,其审美空间广阔,文笔富有书卷气与诗意,技巧臻于至境。他的写作有一个日益通达的思想路径,那就是他对抗惟利是图的传媒时代,低级的利益诉求,暧昧的人情文化,极力维护健康的生态文化系统,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格魅力,自然山水的人文意义,呈现出我国文化传统的心灵与人格特征。
他强调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品格,欣赏亨利·戴维·梭罗的“拒绝时尚”、“社会煽情”、“按自己的方式自身的意愿活出生命的原本色彩”。他认为:“本色亦本真,本真亦大美”。其散文的思想核心便是追求思想独立、心灵自由和生命本真。他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和话语方式都与中国文人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散文充满了文人的情致雅趣,体现着东方的艺术精神。他所走着的是陶渊明、沈从文、汪曾祺、贾平凹的艺术路径。他的散文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呈现着清澈明晰的内儒外道的士大夫传统倾向。
他还深掘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表现他耳濡目染的风土习俗。《亲情怀旧》卷不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且把梦中故乡描画得如同恬静的田园风光画卷。《从故乡出发的雪》等都是景情浑然天成的佳作,使我们更相信了“文化传统总是隐蔽在一个民族的心灵深处”,也更理解了“主体达到审美情感的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才会敞亮出来”。
王静远的散文意境美、语言美并富有哲理性,他的《哲思随笔》卷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他的哲思散文宛转附物,泽润华采,深刻明达,真率洗练,重视中国文化的格调、趣味、气韵,形成自然清淡,素雅典朴,真率自然,淡雅超脱的文风。它们一定能够吸引住向着纯粹文学走来的读者的目光,给予他们美的熏陶。
余秋雨为他作序
余秋雨先生为王静远先生的散文集《独轩局笔记》作序,题为《浩阔中的雅轩》。
四年前的夏天,我们去了呼伦贝尔草原。妻子借了一辆“牧马人”吉普,在蓝天绿地间任意行驶,四周不见路,不见人,不见任何文明信号,很快产生一种自由的恐惧。不久到了额尔古纳,我的一位学生送给她一匹三河马,说成吉思汗就是骑着这种马驰骋天下的。马带不走,寄养在当地马圈里。牧马人,三河马,都与妻子的姓氏有关,她倍感亲切,但在这草原上它们又牵带出一个天高地阔的飞动空间,使她稍稍有点消受不了。就在这时,看到路边一块指路牌上的地名:扎兰屯。是她名字的另一个字,更像是她的生长地,一打眼就把她的身心安顿了下来。到了扎兰屯一看,实在不是一个小屯子。地处塞外,却有江南景色,更使我们产生一种异地家乡的惊讶。更惊讶的是,遇到好些从未见过面的当地人,却像失散多年的乡亲一样,走一路招呼一路。在一座吊桥口,见一位青年男子走来,陪着我们,但才说几句话就使我不能不停下步来。他对文化艺术的见地,一点儿也不下于北京、上海的理论家,而对我作品的理解,又准确得让我一愕。周围的人告诉我,他也是一位散文家,也写诗,叫王静远。前不久,王静远先生寄了他的一批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的散文给我看,我在翻开前,先闭眼想了想......
朱先树先生也曾为王静远先生的诗歌集《回到心灵的路有多远》作序,题为《坚守内心的圣洁》。
参考资料
诗人、作家——王静远.内蒙古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1 11:18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