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压力
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环境压力即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包括环境危害和自然灾害,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极端的环境形式与表现。
概念
环境压力即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包括环境危害和自然灾害,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极端的环境形式与表现。例如研究拥挤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研究现实环境中的拥挤对个体造成的环境压力等。
内容
压力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直接或间接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同体界面上的力。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最先将“压力”一词引进生理学,用来解释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他认为有机体面临环境压力时,或选择与压力抗争,或选择逃避压力,无论何种反应,均与有机体的生理反应有关。同时,有机体的平衡机制参与了这种反应,使其在压力消失后很快恢复到最初的状态。这一观点阐述了有机体与环境压力的关系,并为心理学者开辟了新的关于环境压力的探讨领域。
环境压力是指个体觉得某种环境状况超出可以应付的能力范围,而感受到威胁的心理体验,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网状结构。这种环境压力既包括个体能切实体会到的实际环境压力,也包括个体感受到的潜在环境压力。环境压力对个体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但两者都会引起个体生理和心理的相关反应。适度的压力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过度的压力会引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环境压力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仍是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和环境学的热点话题之一。由于环境压力的复杂性和环境的难控制性,尚无一种全面的环境压力理论,但就20世纪80年代后的研究而言,学者们已从环境压力的综合效应、环境压力的叠加效应、不同环境因素的压力体验、面对环境压力的策略等方面对环境压力进行了研究。总之,对环境压力的研究既有理论基础研究,又有实际应用研究,为个体更好地认知环境压力,面对环境压力提供了研究参考。
由外部环境中物理事件所产生的压力,属于生态学方面的压力。研究者对温度、光照条件、空气污染、重力作用、听觉和嗅觉刺激、大气压等物理事件对个体的影响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另外一些生态学方面的环境压力可称为相倚压力,即因对有机体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事件而存在的环境压力,如因工作在空气被污染的厂房里导致鼻炎而造成的环境压力,或因飞机失事导致伤残所造成的环境压力。
环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环境中的压力事件、紧张环境、重大环境变化等都会引起个体的心理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承受压力持续加大,同时也对环境管理、执法和监管能力提出较大挑战。
影响因素
环境压力的产生有多种原因,而其影响因素更是数不胜数。就环境学来说,其常见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点:
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雪线上升,且冰川末端的进退对气候波动的影响一般滞后10~20年;草地退化温室效应等等;②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且需求不断增长,水能资源的开发需求增大;③城镇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而土地资源却不断遭到破坏和影响;④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将迅速增大;⑤草地资源持续开发过度;⑥森林资源面临非法采伐和薪柴采伐的威胁;⑦旅游资源开发趋势迅猛,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⑧环境污染物排放压力加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42
目录
概述
概念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