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理学(environmental geography),定义: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对象,研究地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学科。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环境地理学(二级学科)
环境即指人类为中心的自然条件(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貌等)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复合系统结构、功能、动态变化与协调平衡机制,深入研究该复合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其自然规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环境地理学的成果在人类居住地(城市、村镇等)规划建设、农业生产、海洋产业、水利、气象气候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按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专门的研究,分别探讨农业、工业、
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形成了以下几个分支:
农业地理学主要研究农业活动的地域差异和变化,而土地利用是这种现象最明显的反映,因此土地利用一向是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布局和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的各项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的划分,等等。
工业地理学主要通过对影响工业生产地域布局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分析,来研究各工业部门的布局规律、工业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等等。70年代以来,在工业地理学研究中出现了工业区位决策和工业地域系统的形成等新课题。
交通运输地理学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类型运输业的地域布局,包括运输枢纽和综合运犏网的布局,运输活动和地理因素的空间联系,客流和货流的形成、流向和流量分析,运输枢纽和腹地的关系,运输区划及其变化等。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与城市地理学有关联的研究课题。
商业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物产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等。现代商业地理学着重研究商业的地域组织、市场区位、商业中心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商品销售和居民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化等。
此外,
部门经济地理学也可根据第一产业(采矿、农业、森林采伐、水产捕捞、能源开发)、第二产业(加工制造)、第三产业(运输、商业、旅游、服务等)和第四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新闻出版、科技研究和情报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划分而进行研究。此外,历史经济地理、旅游经济地理、经济地图等也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区域经济地理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20世纪50~60年代,地理学的发展着眼于专业分化,区域地理学一度式微,到了70年代,地理学开始强调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紧密联系进行研究,使区域经济地理学日益受到重视。区域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地区综合开发问题,是现代各国地理学研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