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
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是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清敏、李洪远、王兰。
编辑推荐
所有自然科学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实际的观察和实验,对于实验性学科——环境科学来说,就更是如此。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以及污染空气的净化等,都离不开环境生物学技术,因此,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就成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态学、微生物学和毒理学等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基本的显微观察和实验方法,也有高技术分析和方法。本书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能设计实验(课题研究方案),记录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和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怎样写作实验报告或论文。有些实验技术是复杂的专业性的实验技术,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更远的将来也能使用。由于学生之间知识背景和实验基础存在着差距,所以,在实验技术编排上尽量从基础实验技术入手,以适应不同实验技术水平的学生使用。
由于环境生物学涉及的范围广,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技术方案都一一列出,但是,本书包括了环境科学学生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学生们在学习一般原理和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出更新更有价值的实验技术。本书的特点为:
经典的实验技术,以图文框详细说明;
强调实验操作要点,突出关键实验技术;
每个实验之后列出了思考题,以提高理性认识,扩展发展空间;
重点突出,图表丰富,使用方便;
强调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包括论文)的写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6章。第1章是实验技术课程的主旨和要求;第2章是基础实验技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第3章是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第4~6章是专业性实验技术,分别为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环境生态学实验技术和生物有效性实验技术。
本书涵盖了环境生物学所有实验技术,是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学生的必备实验教材,它可为攻读不同学位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实验技术基础,也是从事环境科学实验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目录
第1章实验技术课程的主旨和要求1
11实验技术的主旨1
12实验技术课的基本要求1
13实验工作记录3
14课题研究6
15实验报告与论文写作7
第2章基础实验技术10
21液体的量取10
22溶液的配制14
23天平的使用17
24水、pH值和缓冲溶液17
25溶解氧的测定22
26电导率的测定25
27透明度的测定26
28吸光值的测定26
29样本和取样27
210实验设计32
第3章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37
31细胞培养技术37
32动植物组织和细胞研究41
33基因工程技术46
34免疫技术51
35离心技术59
第4章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64
41培养基的制备64
42消毒和灭菌67
43微生物的接种技术70
44微生物形态观察73
45细菌染色法及观察75
46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80
47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82
48土壤及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87
49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90
410光合细菌的培养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净化作用92
411酚降解菌的分离及其性能的测定94
41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及微型动物的计数96
413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废水可生化性及毒性的测定98
414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分离101
第5章环境生态学实验技术104
51生命表及生殖力表的编制方法104
5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Logistic增长106
53温度对鱼类呼吸速率的影响108
54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10
55次级生产力的测定112
56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113
57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种面积曲线的绘制)116
第6章生物有效性实验技术120
61种子发芽毒性实验120
62蚕豆根尖微核实验121
63藻类急性毒性实验124
64枝角类急性毒性实验127
65脱氢酶活性测定130
66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测定132
67污染物对细胞色素C的影响133
68污染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135
69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测定136
610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实验——发光菌的发光光度法138
611Ames致突变实验140
附录1SI单位及其应用147
附录2实验误差与提高实验准确度的方法151
附录3易变质及需要特殊方法保存的试剂156
附录4常用化学消毒灭菌药剂157
附录5生物学中常用染色剂及其特性159
参考文献161
参考资料
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05-18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2 17:45
目录
概述
编辑推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