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矿物学(environmental mineralogy)基于
矿物学与
地球化学、
土壤学及
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表
矿物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环境变化规律及其矿物学标志,阐明
环境污染的矿物学机制,为环境变化预测、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治理提供矿物学信息的一门交叉、边缘
学科。矿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是当前矿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运用矿物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处理环境问题,更是一种新兴的思路。这两大方向构建了环境矿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运用矿物学和界面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
第四纪以来矿物的发生、发展、变化、消亡等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揭示记录在矿物中的环境演变信息;探索在被污染的环境体系中造成污染之物质的矿物类型、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及其与有害元素(物质)的种类、赋存、运移之间的关系,即从矿物学角度揭示环境污染的实质与过程;针对污染体系的特点,运用某些矿物的特殊性质,对环境进行治理、修复和保护;通过对矿物尘粒与微生物界面的交互作用的研究,探索
粉尘致病的机理等。目前环境矿物学研究业已在保护
人体健康、净化污染物、处置
核废料、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效应调查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还将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