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足迹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
环境足迹,又称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它将人类需求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加以比较,即为特定人群生产消耗品、吸纳废弃物并使之无害化而必须具备的肥沃土地及海域面积。
起源
这一概念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William E.Rees)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意义
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等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它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该指标的提出为核算某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进而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
发展
如今,很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将把改善自己企业的环境足迹,实现绿色经营提上了日程。比如英特尔公司的企业环境经理托德·布雷迪(Todd Brady)就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幅降低了英特尔公司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使得英特尔在全球企业界中获得了“环保先锋”的声誉,而托德·布雷迪本人也因此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2009年全球科技领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12 12:53
目录
概述
起源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