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
2008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是2008年1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倍雷。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现代、后现代艺术在中国的现状,作者客观而理智地评析了当下中国的艺术现状。根据中国“现代、后现代艺术”的严重错位,作者指出了这些艺术本质上应该称为“当代艺术”更符合另当下艺术的现状。
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何谓现代艺术,何谓后现代艺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本质和特征,以及了解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形态、发生、流传、影响等现状。并将其基本思路切换到中国的现代艺术形态中来,认识本国的当代艺术本质与特征,但不是作为标准来框定中国当代艺术。本书以推动我国的当代艺术按照艺术规律发展和完善,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编辑推荐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本书运用艺术原理、分析学和图像学的同时兼用认识论、社会学等方法,对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将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各自的界定作了透彻的分析,廓清了当下对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模糊的认识,对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形态和现象作了理性的反思和教判。
在19世纪末年期接顺启蒙运动西方的文化、哲学、艺术等诸方面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为世界揭开了前所未有的新的一页,新的文化世术现象和新的哲学思考使传统的文化、哲学、艺术等遭遇了严重的挑战,现代主义持续了一百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玉义在时现代扬弃的立场中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大气候,后现代主义的快速崛起,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的退出历史的舞台,现代与后现代同处于一个对话平台,它们之间有相互混杂难以区分,正如伊哈布·(Ihab Hassan1925-)认为,现代主义并非要突然终止,后现代也并不是突然产生、它们是并存的,后现代是从现代的基础上延生出来的,现代与后现代都在解构传统,但解构传统的方式或目的却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话语立场,它们的艺术形志和表现方式既相互联系又千差万别,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使经个世界的艺术开式构成多元的格局。
作者简介
李倍雷,本名李蓓蕾,重庆人。艺术学博士。参过军,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获博士学位);1987年任教于长沙铁道学院,199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兼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学硕士生导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西比较美术学》课题。出版专著《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中国美术史》(合著),出版个人画集《21世纪中国优秀艺术家·李倍雷》,参与编写《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大学艺术》等专著。参加国内美术大展并获奖,发表油画作品百余幡,学术论文7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CSSCI、《中国书画艺术》、《朵云》等全文转载或检索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话语立场
第一节 狂热的新纪元:现代主义艺术
第二节 多元的景象:后现代主义与艺术形态
结语
第二章 遮蔽、困惑与困境
第一节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状态
第二节 现代艺术的中心主义与主题遮蔽
第三节 后现代艺术的怀疑与解构
结语
第三章 艺术形态景观及其危机
第一节 现代艺术:各领风骚三五年
第二节 混杂艺术形态
第三节 后现代艺术:无风格的时代及其他
第四节 颠覆、解构与危机并存
结语
第四章 解读风起云涌的巨匠
第一节 解读现代艺术大师
第二节 解读后现代艺术大师
结语
第五章 现代与现代艺术的中国
第一节 内在的躁动
第二节 狂热的接纳
第三节 理论建立与评判意识
第四节 在自我批判中寻求前途
结语
第六章 渴望英雄的时代
第一节 传统与当下相遇
第二节 重构经典
第三节 走出困境安身立命
结语
《文丛》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8:17
目录
概述
内容提要
编辑推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