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运动是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与社会改良主义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调和宗教教义与科学、理性为特征,旨在恢复伊斯兰教的活力,适应时代潮流。
南亚次大陆
由赛义德·阿赫默德·汗倡导,以阿里迦穆斯林东方学院(今为阿里迦穆斯林大学)为中心,参加者多为受西方教育和影响的穆斯林知识分子。详“阿里迦运动”。
埃及和中东
由穆罕默德·阿布杜和其弟子拉希德·里达倡导,追随者以穆斯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政治上反对欧洲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宗教思想上主张以科学、理性的观点审视《古兰经》、圣训、教法,加以灵活变通的解释,但又认为理性只能认识个别真理,天启则能认识全部真理,理性需以天启为指南;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创制”精神,批判苏非派的圣徒、圣墓崇拜,主张以托古改制方式恢复伊斯兰教的本来精神,故亦称“赛莱菲亚派”。主要通过改革教育、复兴传统文化实现改革目标。1892年,穆罕默德·阿布杜向埃及政府提出改革爱资哈尔大学的报告,1895年1月,他被任命为政府代表,参加爱资哈尔大学校务委员会,主管教改工作。任职期间改善教师待遇、学生伙食和学习环境,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数学、几何、地理、作文、语法、伊斯兰教史等辅助学科,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守则,加强了图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师生的欢迎。后在保守派的压力下,埃及政府改变态度,穆罕默德·阿布杜被迫于1905年3月辞职,改革半途而废。后拉希德·里达通过《光塔》杂志继续宣传其师的宗教改革主张,曾在西亚、北非宗教界产生很大影响,许多国家兴起现代改良派。土耳其凯末尔(基马尔)革命(1910—1924)后,改良派因厌恶政教分离原则,内部发生分裂,以拉希德·里达为首的主流派,转向泛伊斯兰主义和传统主义,放弃改革主张,成为现代主义运动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