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是2009年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惇、刘洪涛。
内容简介
《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他前期剧作属于浪漫主义范畴;中期剧作倾力反映各种社会问题,主人公追求精神独立和反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期作品以人物心理刻画和象征主义为特色。易卜生最有影响的作品《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都属于中期作品。五四时期,易卜生的剧作,特别是《玩偶之家》在中国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人道主义思潮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像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都撰文介绍和分析易卜生的作品,形成了文学领域的“易卜生热”。
中国人世界性的视野和观念的确立,是以推崇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标志的。我们今天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比较深刻和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真实面目。
本套丛书正是从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选出十位,编选的一套他们书中国的影响的文集。每—卷都不仅包括外国思想家或者作家在中国被翻译介绍的原始材料,还收集被研究。被阐释、其思想观点在中国被应用的材料。
本套丛书的规模相当壮观,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系统的专题性资料汇编,与此前出版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1898-1937)》—起,可以说填补了一大块学术的空白点。新材料必然会推动新的学术研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绘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
《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收入的材料,丰富而翔实,比较系统而全面。这些经过审读、选择、梳理和分类编排的材料,大体上呈现出选编者“无形的”真知灼见;在《后记》中,选编者结合入选材料关于“说不尽”的《玩偶之家》的论述,就发表了“有形的”真知灼见。“有形的”和“无形的”真知灼见,相得益彰。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论坛上的一种“偏见”,以为选编书只是“剪刀加糨糊”的“技术活”。这种看法当然不正确,不符合认真选编的实际。选编不仅需要坚实的学术功力,而且需要跟踪求索的毅力。举例来说,选编者花费了艰辛的劳动,才发现《晨报副刊》上《娜拉》演出的讨论等“不少新材料”,这些材料使这部书更加充实、更有参考价值。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委托,编审校订《易卜生文集》并为它撰写序言和各剧题解时,就不曾掌握这一类宝贵的材料。现在追溯起来,不无遗憾。不过,这部书又弥补了作者的遗憾。 选编者选材料有严格的标尺,以有典型意义、有重大影响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者为主,也适当地收进了对同一作品、人物、问题持不同观点的文字,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意见。就作品而论,入选评介文字最多的是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玩偶之家》,其次是《群鬼》《建筑师》。其他作品评介,一般一剧一篇。
图书目录
《世纪的回响·外来思潮卷》出版序
《世纪的回响》丛书序钱谷融
《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序
第一辑 现代学人、作家论易卜生
鲁迅论易卜生
仲遥论易卜生
陈独秀论易卜生
胡适论易卜生
周作人论易卜生
傅斯年论易卜生
胡愈之论易卜生
茅盾论易卜生
宋春舫论易卜生
滕若渠论易卜生
第二辑 批评论争篇
易卜生主义胡适
看了女高师两天演剧以后的杂谈
看了娜拉后的零碎感想
又一看了女高师两天演剧以后的杂谈
女高师演的《娜拉》
看新剧与学时髦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娜拉》的纠纷微明(茅盾)
《娜拉》的答案郭沫若
论者谓易卜生非思想家
——自习备忘录之一
第三辑 作品序跋篇
《国民之敌》译序
《社会柱石》小引
《梅孽》发明
《易卜生集》(二)序
《海得加勃勒》译者序言
近代戏曲大家《易卜生传》序
《我们死人再醒时》译者序言
《罗士马庄》小引
《娜拉》前奏曲(节选)
《娜拉》小引
《总建筑师》译者序
《玩偶夫人》后记
《建筑师》后记
《海妇》后记
《卜克曼》后记
《鬼》后记
第四辑 介绍篇
伊蒲生之剧镜若口述
文豪意普森传太玄
西洋演剧史(节选)
自然主义戏曲的先驱易卜生
看了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以后
谭谭《傀儡之家》
易卜生
易卜生诞生百年纪念
易卜生底女性主义
社会改造家的易卜生与戏剧家的易卜生
论《群鬼》——为国立北平艺术学院戏剧系第九次公演作
第五辑 研究篇
易卜生传
易卜生传新叙
论易卜生(节选)
伊卜生的思想
伊卜生的艺术
易卜生研究(节选)
近代欧洲文艺思潮史纲(节选)
西洋文学史(节选)
附录一:本书部分人名、概念各种译法对照表
附录二:易卜生剧作中英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有关易卜生研究介绍的重要译著和论文目录
后记刘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