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姜(学名: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是姜科、姜属植物。株高近1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4-6厘米,叶面无毛,叶背及鞘上被疏柔毛或无毛;无柄;叶舌长2-4毫米。总花梗长15-20厘米,被紧接的、长4-5厘米的鳞片状鞘。种子黑色,光亮,假种皮白色,撕裂状。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株高近1米。
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4-6厘米,叶面无毛,
叶背及鞘上被疏柔毛或无毛;无柄;叶舌长2-4毫米。
总花梗长15-20厘米,被紧接的、长4-5厘米的鳞片状鞘;穗状花序长圆形,长15-30厘米;
苞片卵形,长3-4厘米,顶端急尖,红色;花萼长1.5-1.8厘米,沿一侧开裂几达中部;
花冠管长2.5厘米,裂片具紫红色斑纹,长圆形,长1.5厘米,顶端渐尖,后方的一枚较宽;唇瓣中央裂片倒卵形,长1.5厘米,侧裂片长8毫米,顶端尖;
花丝缺,花药长1厘米,药隔附属体喙状,长约5毫米,弯曲;子房被绢毛,长2-2.5毫米。种子黑色,光亮,假种皮白色,撕裂状。
花期5-8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贵州、广西和云南。生长于密林中。性喜湿热、耐阴。在海拔1300米以下,年均气温15℃以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区均能生长,生育期随海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土质多要求为沙壤土、黄壤土、冲积土等,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pH6-7.5。
繁殖方法
选种:珊瑚姜系用块茎繁殖栽种,选择一年生或两年生块茎。将挖起的种姜除去杂质,利用分切法将其切成小块作姜种,每块大小相对均匀,保持每个种块2-3个芽,每窝一块,每块重50-100克。如冬季采收,采收后,用沙藏保种,或用湿润的泥土覆盖起来保种。
播种方法:珊瑚姜生育期长达210-270天。适时播种是丰产的关键。一般可在三月份至五月份播种。由于珊瑚姜抗寒力强,可提前播种。如用催芽栽种,可在四月份下旬至五月份栽种。将切好的种姜放入窝内,注意将种姜芽朝上,然后使种姜与土壤充分接触,减少种姜水分蒸发,随后盖土,注意盖土时应用湿土将种子完全盖上,然后上厢,高度为15厘米左右,宽度为55厘米,防湿、防旱。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产地环境应符合本规程产地环境要求。选择地块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至微碱性(pH6-7.5)的沙壤土为好。
整地:珊瑚姜根系发达,增产潜力大。深翻土地0.3-0.4米,整细、耙平,锄净杂草。按1-1.7米开厢(也可不开厢),厢沟宽50厘米。整好厢后在厢面上按4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打窝,每亩地打3000窝左右,将腐熟农家肥与复合肥、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施入种植窝内。保持园地不积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原则是:锄草、施肥、壅土上厢、防涝防旱。生育期锄草2-3次,可结合锄草、追肥、上厢。待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大约在七月份上旬;苗长到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追肥,约在八月份中旬;每次追肥可用
尿素20千克与油菜饼80千克,窝施,施后立即除草、覆土上厢。
采收加工
珊瑚姜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七月份至十月份正值生长高峰区,生长量大,含水多,在十一月份至十二月份倒苗后采收为宜。采后除去泥土,将老、嫩姜分开,嫩姜保藏作种,老姜可供药用,烘干即可,也可切成2厘米厚的姜块晒干,阴雨天不可切晒,以免干燥不及而发生腐烂。
病虫防治
珊瑚姜挥发油中主要有效成分是松油烯-4-醇,它对鳞翅目昆虫小菜娥、粘虫及双翅目昆虫家蝇有较高的熏蒸毒杀活性,在种植过程中无需喷洒农药。经驯化栽培观察,珊瑚姜未发现病虫害,因此无需采取防治措施。
主要价值
珊瑚姜根茎入药,其性味温辛,归肺、胃、脾经,具有温中散寒、消肿、解毒、抗菌、止痒、祛痰等功能,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腰痛、腹泻等。珊瑚姜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其挥发油,挥发油中又以松油烯-4-醇含量最高,其次为香桧烯和β-甜没药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