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星三块鱼
鲤科三块鱼属鱼类
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 Gunther,1880)是鲤科三块鱼属动物,分布在图们江水系。
形态特征
测量标本3尾;体长259—290mm;采自吉林珲春县。
背鳍iii - 7;臀鳍iii - 8;胸鳍i -16;腹鳍ii - 8。侧线鳞{[75(8-9-v)/15]80};背鳍前鳞33—34;围尾柄鳞28—30。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3—14。下咽齿2行,2.4 (5)—5(4)?20脊椎骨4+42—43。
体长为体高的4.1—4.9倍,为头长的4. 0—4. 3倍,为尾柄长的5. 3— 5. 5倍,为尾柄高的9.4—10.2倍。头长为吻长的3. 1—3.4倍,为眼径的6. 8—7. l倍,为眼间距的2. 9—3. 1倍,为尾柄长的1. 2—1. 3倍,为尾柄高的2. 2—2. 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1. 9倍。
体长形,稍侧扁,背缘微凸,腹部圆,无腹棱。头近锥形。吻尖而长,稍突出,吻皮常覆盖上唇;吻长为眼径的2. 1-2. 3倍。口亚下位,深弧形,口裂稍斜,上颌长于下领,上颌骨末端未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下颌前端尖圆。下唇褶较窄,唇后沟中断。眼较小,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小于眼后头长;眼间宽,微凸,眼间距为眼径2倍余。鳃孔宽;鳃盖膜在前鳃盖骨后缘稍前的下方与峡部相连;峡部窄。鳞较小,鳞片基部无放射肋,后缘呈绒毛状。侧线前部略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至尾柄正中。
背鳍无硬刺,外缘斜形,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距尾鳍基的距离较距吻端为近或相等。臀鳍位于背鳍的后下方,外缘微凹,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稍尖,末端至腹鳍起点的距离约为胸鳍长的1/2。腹鳍圆钝,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约等于胸鳍长。尾鳍分叉,上下叶约等长,末端钝。
头部的眶上管与前鳃盖骨的下颌管不相连。鳃耙短,排列稀。下咽骨呈钩状,前臂长于后臂。咽齿侧扁,末端尖而弯,内行齿细小。鳔2室,后室长,末端尖,后室长为前室长的2倍余。肠短,呈前后弯曲,肠长约等于体长。腹膜灰黑色。
固定标本体背侧灰黑色,腹部浅色,沿侧线具1浅色纵带。背鳍、尾鳍灰色,胸鳍、腹鳍、臀鳍浅色。成熟的雌雄鱼头部及体的背侧均具白色“珠星”,雄鱼“珠星”较大而数多,几布满体背侧每一鳞片,一般呈15—17纵行;雌鱼“珠星”小而数少,体背侧约有13—14纵行。生殖季节雌雄鱼均具鲜艳的婚姻色。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图们江水系
国外分布 日本
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鲤形目[中卷]:73
同物异名 ;Tinca timua Berg, 1949
参考资料
科学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
中文名 珠星三块鱼 .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5 23:5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