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鸡
珠鸡科鸟类的统称
珠鸡(学名:Numididae)是珠鸡科鸟类的统称,又称珍珠鸡。共8种,其中珍珠鸡(Numida meleagris)因肉质和作为农场的“看门狗”而被广泛驯养。体长约50厘米。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颈细长,从头后至颈的中部有针状羽毛。体羽青褐,密缀白色圆点,形似珍珠。足短,暗褐色。尾直而向下垂。
动物学史
别称来源
体羽青褐色,密缀排列规则的白色圆点,形似珍珠,故名“珍珠鸡”。
分类
珍珠鸡作为Numida家族的成员,与野鸡、火鸡和其他猎禽物种等鸟类的关系比与鸡的关系更密切。
养殖历史
中国于1956年从前苏联引进并饲养成功,1984年开始大规模人工驯化饲养,可用圈舍饲养,可笼养,亦可散养。
形态特征
体长40-60厘米,中型陆生鸟类。裸露的头部和颈部;一个小圆头;一条短而圆的尾巴;弯曲的喙;和梨形的身体。它们有灰黑色的羽毛,上面有白色的斑点。有些物种,如鹫珠鸡,脖子和胸部有颜色鲜艳的羽毛;其他物种,如珍珠鸡,头上有纹章。最大和最丰富多彩的物种是非洲东部的鹫珠鸡(Acryllium vulturinum),这是一种长颈鸟,长着黑色、白色和蓝色条纹的长矛状羽毛;红眼睛;还有一个秃鹰般的蓝色光头。
栖息环境
珠鸡栖息地范围广泛,见于茂密的雨林、半荒漠等地区。喜欢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生活环境。栖息爱登高处,经常发出有节奏的叫声;喜干燥不喜湿,喜暖怕冷,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强,特别是耐热力较强。
分布范围
珠鸡原产于非洲,多出现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英美、东非和印度。
生活习性
行为
珠鸡善于飞行,有洗沙浴及卧栖架的习性。喜集群生活,常几十只或数百只聚集在一起,如有异常动静,则互相挤压在一起,偶尔散失的鸡也能找到自己的鸡群;生性机敏、活泼好动,但胆小、易受惊,受惊后引起鸡群不安,发生乱飞乱窜外逃。晚上,它们睡在树上。珍珠鸡(Numida meleagris)是吵闹的鸟,会发出刺耳、重复的叫声。
食性
珠鸡为杂食性,并有寻食的特性,野生珠鸡吃种子和无脊椎动物。养殖的珠鸡爱吃青绿饲料,如较嫩的杂草和树叶。
生长繁殖
珠鸡繁殖期、孵化期和雏鸟时间因物种而异。它们在地面上筑巢,通常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或灌木丛下。一窝中的蛋数因物种而异,有些物种会产下十几个蛋。孵化时间大约一个月,但因物种而异。被称为“小鹦鹉”的雏鸟达到独立所需的时间因物种而异。珍珠鸡(Numida meleagris)性成熟期一般在28-30周龄,产蛋有一定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11月份,产蛋高峰在6月份。每只母鸡年产蛋155枚左右,可繁殖幼雉90羽左右。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为白胸黑珠鸡为易危(VU),其余7种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珠鸡在一些地方被驯化并被饲养作为食物。珠鸡养殖有着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及优势,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中国特色饲养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肉、蛋等产品,还具有药用保健价值和观赏价值,工艺品标本和产品可作礼品。珠鸡作为特禽的一种,也可将与其相关的养殖场当做活体基因库,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中国野生禽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良多裨益。
动物文化
物语:拂日卷云,月悬称心。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以珍珠鸡(Numida meleagris)为参考。
品种选择
在养殖工作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品种的筛选。珍珠鸡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品种:灰色珍珠鸡、羽冠珍珠鸡和大个珍珠鸡,其中灰色珍珠鸡属于较为普遍饲养的一种。通过人工饲养的珍珠鸡可以有效地对严寒酷暑产生更大的耐受力,同时抗疾病能力也更高,可以有效地适应归巢与群居特性的养殖生活。珍珠鸡性成熟需要28-30周,一般在23周可以开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在4-11月期间产蛋,在生长35周时可以达到产蛋的峰值,产蛋总数可以达到170枚,每个蛋的重量在42-50克,褐色表壳,有斑点。公鸡在32周时间有成熟精液产生。
鸡舍设置
珍珠鸡更喜欢在高处栖息,因此可以通过栖架的搭设来满足珍珠鸡的习惯。栖架可以有效地避免鸡接触鸡粪,从而降低疾病的感染风险。在舍外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搭建网架来方便珍珠鸡活动。如果属于备用种鸡养殖,可以运用平养的处理模式。平养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鸡更好地活动,从而得到充分的光照;也可以让青年鸡在更大的活动空间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保证身强体壮,提升抗病能力,从而有效地保证优质品种的出现。
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属于饲养关键阶段,其成活率与后期生长有影响,甚至对成年后鸡的综合体质水平与产蛋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在温度上,由于破壳出的幼雏体质较弱,有较强的温度敏感特性,因此要控制温度在34-36℃范围,随着不断生长可以逐步降低温度,每周保持2-3℃的逐步下滑,但是不可以低于21℃,温度过低会造成压摞。生长到6周之后,可以开始让鸡适应自然温度状况。在保温措施期间还需要注重空气新鲜度的控制,注重换气处理,但是不可以让冷风直接吹向鸡群。
在光照上第1-3天保证23小时的持续光照,在第4-7天保持每天16小时的光照,而后可以逐步减少光照时长,直至转变为自然光照。在喂养上,破壳后的24-36小时需要保持5%的糖水喂养,而后做好开食管控,避免过早或者过晚。一般在3天后开食,在日粮内添加少许的青绿饲料。在开食后的7天内需要配合碎米、小米与玉米等做混合饲养喂养。7天之后可以转为配合饲料管理,同时要配合喂水,让肠胃得到有效的清理,从而将胎粪更好地排出,保持正常新陈代谢。如果骨架已经长好,可以缩减蛋白饲料,同时保证钙、磷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取。
育成期管理
在育成期时,珍珠鸡已经发育到健壮的状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温度上,需要保持20℃的舍温,如果有条件可以作放牧饲养,这样符合珍珠鸡的习性。但是要做好必要的调教再作放牧饲养。同时做好翼羽翼尖的修剪,这样可以避免其飞走丢失。在光照上需要对种公鸡做光照强化处理,由于母珍珠鸡会晚1个多月成熟,因此需要加强光照促使种公鸡快速成熟。在喂养上,要避免喂养过肥。喂养过多容易导致早熟、早产与早衰等情况,或者导致过肥而无法产蛋,如果喂养不足则会导致体重不达标,或者成熟速度更晚,进而开产相对更迟,影响产蛋质量。因此要保证充分数量的食槽,这样可以让鸡群得到更好的喂养,保证发育平衡。
产蛋期管理
珍珠鸡在25周后可以进入产蛋期管理,在66周则会做淘汰处理,在产蛋舍中一共有41周左右的饲养时长。温度控制上保持温度适宜,否则会影响产蛋量,一般最适宜的温度需要控制在10-27℃,最好是13-20℃,鸡群则需要在13-16℃。如果温度控制在15.5-20℃,则可以将饲料的转化利用价值达到更高。在光照方面,从23周之后逐步保持每周增加1-2小时,在26周的时候保持14-16小时的光照,而后保持不变状态,光照强度控制在10勒克斯的范围。在喂养上,饲养处于稳定期,不需要做饲料配比与原料的频繁更换,一般换料需要保持5-7天的过渡时间,从而让珍珠鸡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产蛋期需要控制饲料质量,避免变质发霉,同时存储时间尽可能地缩短,长时间储存的不可使用。对于种鸡需要使用干粉料喂养。饲料的具体气味、大小与颜色都会影响采食的状况,因此要保持饲料的稳定,从而确保采食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20:03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