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术语
理想气体是没有相互作用的点粒子组成的理论气体,是一个理想情况下的理论模型。当粒子之间的势能与动能相比作用较小时,很多气体可以近似为理想气体
研究历史
1834年,克拉珀龙卡诺的思想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最先认清了卡诺所著《论火的动力》一书的巨大科学意义。这本书实际上已经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拉珀龙根据这些思想,最先把图解法引入热力学中,特别是提出P-V坐标系。1834年,导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这个方程后来被门捷列夫推广(门捷列夫-克拉珀龙方程)。还导出确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与压强之间关系的方程,即克拉珀龙-克劳修斯方程克劳修斯于1851年论证了这个方程)。
克拉伯龙方程
克拉伯龙方程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经典热力学性质,方程是
其中是压强,是体积,是粒子数,是温度,是玻尔兹曼常数,国际单位制中
克拉伯龙方程是根据实验总结的公式,不过它可以通过统计物理的方法推导出来。当粒子之间的势能与动能相比作用较小时,很多气体可以近似为理想气体。在温度较低或者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气体的行为会偏离理想气体
克拉伯龙方程是从下面三个方程发展来的:
波义尔定律:
查尔斯定律:
阿伏伽德罗定律:
后来根据进一步的实验,物理学家们总结出了如下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
查理定律: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后来,克拉伯龙根据之前的实验以及经验公式,总结出了经典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量子统计
系综理论
正则系综是粒子数不变,系统与热库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在正则系综中,编号为的微观态出现的概率是
其中,是这个微观态的能量,配分函数
巨正则系综描述的是粒子数可变,系统与热库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巨正则系综中,微观态出现的概率是
其中,是化学势,是对应能级中的粒子数,巨配分函数是
玻色-爱因斯坦分布
在量子统计中,处于同一个态上的粒子是全同的。对于玻色气体,假设某个态的能量是,那么对应打的能级可以填充0,1,2……个粒子,因此玻色气体某个态上平衡态的填充数是
费米-狄拉克分布
费米子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不能有两个相同的费米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上。对于费米气体,能量是的能级上的电子数目只能是0或1,因此某个态的平衡态填充数是
统计物理中的基本物理量
根据巨配分函数的表达式(5),注意到
外界做功会改变体系的能量。当外界参数改变时,施加于填充数为的能级的粒子上的力是。因此广义力是
这个广义力可以是压强,此时。于是,热力学关系可以写成
将上式两边乘,利用的全微分表达式
根据熵的表达式,可以得到
或者说,因此在统计物理中,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
具体应用
揭示了温度的微观本质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以及压强公式(这里表示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可以得到表达式:
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性质。称之为系统的温度。由上述推导过程可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将气体系统的温度T这个宏观量与分子热运动平均平动动能气体这个微观量联系了起来。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标志着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用于刻画平衡态示意图
实验表明,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描写该状态的各个状态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把平衡态下,各个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式叫系统的状态方程。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是由实验来确定的。在常温常压下,实际气体都可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压强越低,温度越高,这种近似的准确度越高。
平衡态除了由一组状态参量来表述之外,还常用状态图中的个点来表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于刻画气体平衡态示意图,从而分析平衡变化过程中各物理量的改变。比如对给定的理想气体,其一个平衡态可由p-V图中对应的一个点来代表(或p-T图、或V-T图中的一个点)。不同的平态对应于不同的点,一条连续曲线代表一个由平衡态组成的变化过程。曲线上的箭头表示过程进行的方向,不同曲线代表不同过程。
测量大气压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巧妙地平衡了内外压差,设计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大气压强测量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规避了以往测量大气压强方法中的弊端,做到了实验材料绿色环保,取材方便的同时,实验过程安全易行。同时实验过程直观体现了大气压强的实际效应,实验测量的最终数值结果,满足大气压强的定性测量要求。
工业测量中的应用
①精确地测量某个异形容器容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在气体的质量、性质及绝对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这个结论,提出了一个测试容积的方案:首先在一个标准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经过过滤的压缩空气,测得一个压强值,再将其与被测容器联通起来,测得联通后的压强值, 根据前面推导出来的结论, 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计算出被测容器的容积了。
②检测成品型容器类产品的密封性问题。
根据原理图,设定标准容器内的容积为V1,辅助容器的容积为V2, 被测容器的容积为V3,被测工件内部的最大空间容积为V4。确定了以上各个空间的命名,首先选择一个完全无泄漏的产品作为被测容器(V4=0),并将其置于辅助容器内部。
测试开始,先由计算机向“气体控制阀1”发出接通指令, 测试装置开始向标准容器的充气,当标准容器内的压强达到预定的压强值时,计算机向“气体控制阀1”发出关闭指令, 关闭此阀。经过若干时间(使计算机上读到的压强数值稳定后), 计算机会得到一个在标准容器内的压强值(设定为P1),此时气体的体积为V1+V2-V3。因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推出P1V1=P2(V1+V2-V3) 和P2/P1=V1/ (V1+V2-V3)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一台标准的仪器 (V1和V2已完全确定),测试一个完好的产品,P2/P1应该是一个定值。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15:31
目录
概述
研究历史
克拉伯龙方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