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大桥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境内过江通道
琼州大桥(Qiongzhou Bridge),是中国海南省海口市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南渡江水道之上,是海南省利用国债建设的国家重点项目,也是海口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设历程
2000年12月,琼州大桥开工建设。
2003年5月11日,琼州大桥全部竣工并进入验收阶段;5月13日,琼州大桥通车。
2013年5月,琼州大桥开始维修加固;9月,琼州大桥维修加固工程提前竣工。
2016年8月,海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建设琼州大桥拓宽工程项目。
桥梁位置
琼州大桥位于中国海南省海口市境内,北距新东大桥约5.79千米,南距海瑞大桥约3.32千米;大桥线路东起琼山大道,横跨南渡江,途经白驹大道和国兴大道,西至海福立交桥。
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
琼州大桥整体上将梁式桥与拱式桥相结合,在选择外形优美的拱桥的同时,吸取梁式桥的优点,设计为一座轻盈、线条流畅、与周边环境融和、体现时代风貌的大桥。
琼州大桥分别由拱肋、桥墩、引桥组成;主桥路段呈正北至正南方向布置;在主跨两侧,各连续布设两跨系杆拱桥。
设计参数
琼州大桥全长1396.98米,其中主桥长480米,东引桥长452.74米,西引桥长464.24米。桥跨布置为(由海口至琼山方向)191.5米(6跨连续箱梁)+9×30米(T形梁)+480米(5跨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15×30米(T形梁)。拱肋两肋中心间距为16.6米。琼州大桥桥面总宽23米,横向具体布设:0.25米(栏杆)+1.0米(人行道)+1.5米(非机动车道)+1.0米(绿化带)+2×3.75米(机动车道)+0.5米(中央分隔带)+2x3.75米(机动车道)+1.0米(绿化带)+1.5米(非机动车道)+1.0米(人行道)+0.25米(栏杆)。
琼州大桥两片钢管混凝土拱肋,以大桥纵向中心线为基线,在两边对称布设,两肋中心间距为16.6米。5跨钢管系杆拱桥,其墩中线到墩中线距离为88米 + 98米 + 108米+ 98米 + 88米。吊杆间距为跨径108米主中孔,两吊杆中心间距7.05米,计13根,两边98米和 88米边主孔,吊杆中心间距分别为6.82米和6.64米,吊杆数目分别为12和11根。系杆跨径108米,吊杆采用91丝7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
琼州大桥沿桥跨纵向布设36座墩台,35孔桥,全部墩台基础均置于软土地基,采用摩擦群桩,按照不同跨径和地质情况,每座墩台基础布设数量不等,直径不同的钻孔桩,全桥344根,桩长分别在50至60米之间,总长18155米。
设备设施
截至2014年11月,琼州大桥设有3套“高清卡口”设施。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03年5月13日,琼州大桥开通运营,全桥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2015年3月17日至23日,琼州大桥进行桥梁检测施工,对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途经该路段车辆需按交通指示牌或现场交通警察的指示绕行。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琼州大桥位于河口三角洲平原区,地表被第四系地层覆盖,无基岩出露,与桥位区密切相关的断裂为南渡江断裂。该断裂是一条区域性隐伏断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约60° ,断裂的西盘约有15米的降落。海口地区处于琼北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属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活动断裂发育,差异升降运动明显,第四纪火山活动强烈,近代地震多,震级高。区内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一次地震为1605年琼山7.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琼山塔市,极震区烈度为10度。桥址区则位于极震区的边缘,距震中塔市约15至20千米。
据勘察期间设立的水尺观测结果,琼州大桥最大潮差达1.60米,河流形态复杂,河道宽浅,涨潮冲刷槽和落潮冲刷槽穿行于沙洲之间,河流被江心砂洲分割成两部分,主河槽偏向东侧,河水位随季节变化,特别是台风暴雨是该河流的主要径流形式。
科研成果
2003年,琼州大桥桥位勘察项目获得海南省优秀勘察项目一等奖。
价值意义
作为海文高速公路的配套和枢纽性工程,琼州大桥和海口连接线的通车,进一步改善了琼东北地区的交通和投资环境,将更有力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琼州大桥将成为省会标志性建筑和景观之一,它的投入使用对新海口城市布局和经济版图的重新规划以及促进“大琼北经济圈”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南日报》 评)
琼州大桥是南渡江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大桥,成为新海口标志性建筑。(美兰区人民政府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2 21:27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桥梁位置
桥梁设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