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琏之器(拼音:hú liǎn zhī q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
成语出处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瑚琏之器”。
成语典故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后列孔门言语科优异者,为孔门十哲之一。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有干济之才。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曾凭借一副三寸不烂之舌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平常得到的夸奖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夸奖归夸奖,作为弟子而言,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亲口对自己的评价。
有一天,子贡向孔子问道:“老师,我在您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祥的人呢?”子贡之所以这么问,一方面是内心抱有非常大的期许,希望知道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冒昧招来老师对自己批评。所以,话一说完,子贡就志怎不安地低着头,不敢正视孔子。子贡的这些心思孔子焉能不知?稍停了一会,孔子捻着胡须笑着答道,“端木赐你呀,只是一个器具罢了。”
子贡在听到这番话之后无异于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心都悬了起来,心里暗想: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要做个谦谦君子,而君子是“不器”的,如今老师说我是“器”,这岂不是就等于说我不是个君子吗?孔子的这句话对于子贡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如此,子贡依旧不相信老师会对自己做出如此这般的评价,稍作迟疑之后他又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敢问老师,我到底是属于何种器物呢?”孔子笑着说道:“子贡你呀,瑚琏之器”。子贡在听到这番话之后,原先紧蹙的眉头才舒张开,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成语寓意
瑚琏作为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宗庙礼器,其尊贵自然不言而喻。夫子以“瑚琏”这一国之重器作为对子贡的代称,一方面是对子贡才能的肯定。另一方面,孔子又通过这种“先抑后扬”的方式,含蓄而又委婉地批评了子贡。虽然瑚琏是器中之最上者,但是真正的君子是要以达到“不器”为最高境界的。子贡虽然已经是很杰出的人才了,但是距离孔子所要求的理想君子的至高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们不仅要有做“瑚琏之器”的志向,更要有“君子不器”的追求。“君子不器”不在于器化,不在于物质、不在于名利,而在于是否拥有高远的志向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觉悟,掌握更多的业务本领。唯有此,才能消除重重的顾虑、放下陈旧的观念、抛弃世俗的眼光,谱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瑚琏之器”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运用示例
唐·李华《卢郎中斋居记》:“公以瑚琏之器为郎官,以干将之断宰赤县。”
明·邵宝《挽华司勋汝和》:“瑚琏之器华司勋,十年远别长思君。留都典籍国与立,目睹成宪恢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