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高腔又称温州高腔,浙江
温州市的传统戏曲剧种。其唱法分“八平高腔”与“四平高腔”两种。八平高腔用笛子、
胡琴、唢呐、单皮鼓等伴奏,四平高腔不用管弦乐伴奏,只用帮腔,以板鼓按节拍,与平调在风格上颇为接近。瑞安高腔已不再作为独立的戏曲剧种存在,在
瓯剧中还保留了《循环报》、《雷公报》、《报恩亭》、《紫阳观》等部分高腔戏。
渊源
一般都认为瑞安高腔起源于明末清初,即江南一带花部诸腔开始形成之时。有认为是
弋阳腔或其支流。其音乐体系属曲牌制,它的某些曲牌腔格旋律与昆曲有相似之处。仙降镇前林村民间老艺人瞿积柳先生曾于1950年改编瑞安高腔,分不托管弦(干唱)的八平高腔与有丝伴奏的四平高腔两种。在84本传统的“正统”剧本中,有《报恩亭》、《循环板》、《雷公报》、《紫阳观》等四平瑞安高腔大戏和若干折子小戏等等,实际上远不止此数,然素以此数为高腔曲牌联套体制,曲牌名称大都佚名。
历史背景
高腔曾被专家称为南戏的“活化石”。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在几百年的流变中,和各地
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南北各地高腔的不同
音乐风格。
高腔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为源自南宋时,兴起于温州一带的南戏(也称温州杂剧),经信江传入江西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与民间音乐,“辗转改益”滋生出一种新的地方腔调——弋阳腔。再由它向全国各地流传,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二是高腔系早在元、明代以前,在形成戏曲之初即已形成,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它与宋元南戏、道教音乐、民间音乐都有关系,尤其是深受南戏的影响。
高腔在演唱中,有其诸多特点,表演质朴,曲词通俗,显示古朴的
艺术风格,多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不用或少用管弦乐器来伴奏;一人唱众人和,演员在台上演唱时,每句唱词的末尾三个字(也有一个字),由后台人员或乐队来和唱,也叫帮腔(这种方式在卖纻演唱与道教音乐中也有,由于众人帮腔、其声甚高,故亦称高腔);演唱发声以自然音为主,唱腔激越,单调高亢粗犷,清·李声振在其《百戏竹枝词》中用“努目张筋”、“金鼓喧阗”来描绘之;传统以头传唱,没有正式
曲谱,正如清·
李调元在《剧话》中所记“何无曲谱,只沿土俗”;演唱快慢、声音强弱,由乐队司鼓者来控制,明·汤显祖在《宜黄清源祖师庙记》中便有“其节以鼓,其调喧”的描写。
高腔戏曲的核心特点是热闹。李声振有一首《竹枝词》诗:“查楼倚和几人同,高唱喧闻震耳聋。正恐被他南部笑,红牙槌碎大江东。”便是中肯的描述。
影响
温州高腔,也称瑞安高腔,在国内颇有影响。《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中,便有“瑞安高腔”的条目,《乾隆时期北京剧坛研究》中的高腔系及其分布和影响图表中,也列有“瑞安高腔”,可见其在浙南的地方剧种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民间有“高昆乱弹,和调讨饭”的俗谚,和“一高二昆三乱弹”之说,高腔在温州传统戏剧中居首位。在本地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如果高腔班和别的戏班在一起演出,要待高腔班先“开锣”,然后别的班才“开锣”演出。可见同行对高腔的尊重。
温州地区自晚清到
民国,曾有过好几个高腔班,先是清中叶的“老祥云”,后又出个“新祥云”;清光绪年间有“老锦云”,再后来还有“大玉麟”和“阿柳班”。他们演出的剧目很多,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本戏80多个,折子戏20余个。常见剧目有《紫金鞭》、《凤头钗》、《铁冠图》、《高唐周》、《雷公报》、《循环报》、《紫阳观》、《报恩亭》等,折子戏有《宜秋山》、《北湖州》、《貂蝉拜月》、《访白袍》等。“老祥云”班还有自己独创的剧目《拜天顺》,说的是明英宗正统进士出身的章纶下狱的故事。 温州(瑞安)高腔的流行地域,是以温州、瑞安、平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北至温岭、台州;西至丽水、松阳;南达福建福鼎、霞浦一带。
由于戏曲市场萎缩,民国后不久戏班开始相继衰落,到20世纪的30年代末,仅剩下一个“阿柳班”,捱至50年代,“阿柳班”也彻底解散了。
笔者童年时曾在家乡多次看过“阿柳班”演唱的高腔戏曲。“阿柳”全名瞿积柳,是瑞安市仙降镇前林村人,全家三代都是演员。瞿积柳个子不高,从小爱好表演,演艺颇精,能演好几个角色,是当地戏班中有名气的艺人。“阿柳班”演唱的高腔戏,道具简单,唱词通俗,带有本地俗俚语,演员不多,戏价便宜,故适应在乡村巡回演出。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阿柳班,阿柳班,戏笼自担担,吵锣自敲敲;唢呐只一只,铜锣用脚踢。”
高腔在舞台上已绝唱40余年,当年活跃在舞台上的高腔艺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大部分因年高而作古,鲜有年青人来传承这一现已稀罕的
文化遗产。
可喜的是,瞿积柳先生的嫡孙瞿金华(瑞安飞云剧团掌班),为了继承祖辈的衣钵,为了挽救这绝响几十年的剧种,近几年来已一边在收集、整理高腔戏曲的资料,一边积极认真地练唱。但愿高腔戏不久将重现舞台。
表演形式
乐队吹奏欢快的唢呐、锣鼓、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演员按出场为序分:老生、大花、小花、正生、老旦、正旦、青衣旦、文武小生等分别亮相。戏有文戏、武汉、花戏之分。故此称:“生旦净丑,活现历史忠奸善恶;琴笛鼓钹,演奏人间离合悲欢。”
高腔一唱众和,演员在台上演唱时,如果是一句七字,句尾一字或三字由后台或台上的乐队帮唱,温州民间谓之“夹燥塔”。演唱发声以自然音为主,音调高昂激越、显示出古朴、粗犷的艺术风格。演唱时句句帮腔,帮实字,所帮曲词多寡不定,然规律可循,即帮每句之尾腔,只一个帮腔层次(帮腔者一齐同帮),帮腔时有翻高八度,尾音往往呈下滑音,句帮腔句同时锣鼓帮扶,兼为同奏过门。这时以集高腔唱段125段,其中有些曲牌残断或拼杂者尚不少,叫尾声,前尾,快板、慢板、或表演等。
现状
瑞安高腔属濒危的戏剧艺术,只有仙降少数几个人凑合能演唱高腔中的几小段,亟待世人拯救,以免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