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隆感应塔
浙江省台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隆感应塔,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九峰路243号九峰公园内,始建于五代时期,为吴越国名僧德韶主持建造。
历史沿革
瑞隆感应塔始建于五代时期,为吴越国名僧德韶主持建造。
宋大观三年(1109年),修缮瑞隆感应塔
清同治八年(1869年),大修瑞隆感应塔。
1990年8月,遭台风袭击顶部开裂。
1993年,黄岩市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复塔体。
1996年,黄岩市人民政府按宋制修复塔体。
1998年,重修瑞隆感应塔。
建筑格局
瑞隆感应塔东、南、北三面山峰环立,塔东南为九峰寺旧址,清代改设为九峰书院,现为九峰公园盆景园。瑞隆感应塔为八面七级仿楼阁式砖塔,角柱六角形,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青砖砌筑,高36米。塔座每边长2.8米,最下为石砌须弥座,刻有佛像、麟、狮,底层有木构副阶,每层各面明间设壸门,两壁镶嵌千佛砖。各层转角设六角形倚柱,柱头置砖构斗栱。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出檐,盖面为陶质大号板瓦、筒瓦、勾头、滴水。墙体为清水砖砌,顶部为硬釉陶葫芦形覆钵塔刹。底层面砌须弥座,各门镶有10个佛像的千佛砖,顶层雕刻佛教故事,塔尖葫芦形覆钵。四周松柏参天,保存“平林塔影”古十二景特色。
文物遗存
瑞隆感应塔内珍藏铁函与贝叶经等文物,须弥座两壁镶嵌模制陶质千佛砖。
历史文化
德韶(891~972年),龙泉人,俗家姓陈,佛教法眼宗第二祖,吴越国王钱弘俶赐号“大禅师”,尊为国师。德韶住台州多年,晚年在黄岩建九峰寺和瑞隆感应塔、灵石寺塔。先有寺,后有塔,是一些佛寺兴盛的规律。北宋乾德元年(963年),法眼宗高僧、国师德韶来到了九峰瑞隆院。德韶十五岁出家,受戒于开元寺,后唐时成了游方和尚。他先到天台,寻智者大师的遗踪,再到白沙,由台州至黄岩九峰,当时瑞隆院已经颓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德韶感慨不已,在寺中住了下来,洒扫禅院,弘扬佛法,并建造了瑞隆感应塔。佛陀认为,天人合一,天地之间,自有感应。“影刹西方在,虚空翠色分”,参天的松柏之中,宝塔兀然,直指九天,“平林塔影”便成了黄岩古时的“十二景”之一。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德韶于天台山华顶寺圆寂,事迹载入《续高僧传》。
砖塔比其他材质的塔多是由砖本身的材料性质所决定的,砖由粘土烧制,其在结构上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与石材接近,胜于夯土和木料,又具有易于施工的特点,并且可以相对轻易地修筑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进行各式各样的雕刻加工,适合塔的建造,明清两代随着制砖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类砖塔大量涌现。
文物价值
瑞隆感应塔是中国古塔中砖塔的代表。瑞隆感应塔能保持千年,其建筑上优势以及遗留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五代末期佛塔做法和建筑风格。瑞隆感应塔反映了五代时期佛教在浙江的传播和兴盛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1982年2月,瑞隆感应塔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8月,瑞隆感应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瑞隆感应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瑞隆感应塔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九峰路243号九峰公园内。
台州市内乘坐公交207路、207路支线、212路、213路、920路至华府天地东站下车,步行前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0 21: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