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
清代纳兰性德词作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慨叹句起,怅惘之意笼盖全篇。下片前四句承“一生长醉”而来,说心绪不佳唯借酒解忧,疏懒度日。接下去又转为劝慰之语,既是自嘲,又含慰藉见阳之意。最后又以长歌解忧之自慰自嘲之语收束。通篇婉曲迭宕,转折层深,错落有致。
作品原文
瑞鹤仙1·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2
马齿加长矣3,枉碌碌乾坤,问女何事。浮名总如水。拚尊前杯酒4,一生长醉。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末5。且随缘、去住无心6,冷眼华亭鹤唳7。
无寐。宿酲犹在8,小玉来言9,日高花睡。明月阑干,曾说与,应须记。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10,风雨飘残花蕊。叹光阴、老我无能11,长歌而已1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⒈瑞鹤仙:词牌名,双片一百二十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六仄韵。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片增一字。
⒉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这年纳兰性德22岁。弹指词:指顾贞观《弹指词》 (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见阳:即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辽阳人,隶正白旗汉军籍,历官至庐州府知府。著有《语石轩词》,他是纳兰性德的生死交之一。
⒊马齿:马的牙齿。马齿随年而添换,故视马齿可以推测马的年龄,后多用以喻人年龄增长。《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壁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⒋拚(pīn):决意,甘愿。
⒌归鸿:春始北归的大雁。诗词中常喻离人归来。
⒍随缘:原为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此处谓顺应自然,不与世争。
⒎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淞江县西。陆机在吴亡入洛之前常与弟陆云游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典感慨生平悔入仕途。
⒏宿酲(chéng):宿醉,谓醉酒而经宿尚未全醒。
⒐小玉:原指神话中仙人的侍女,白居易《长恨歌》有“转教小玉报双成”,此处代指侍女。
⒑“是蛾眉”句: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⒒老我:使我老,指年华在岁月的流逝中老去,无所成就,也无能为力。
⒓长歌:放声高歌。
白话译文
年纪又长了一岁.自问在这莽莽乾坤中,徒自碌碌无为,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虚荣空名转瞬消散如逝水 ,不如尽情饮酒,一生长醉。夕阳西下,不知道传书的大雁是否已经归来,不如一切随缘,去留都不要介怀,冷眼看待官场仕途上的风雨。
因为宿醉而无法安然入睡,侍女进来说天已大亮,连花儿都合拢了花瓣像睡去了一样 曾在明月高照时在栏杆旁说过一些值得牢记的话,说美人从来招人嫉恨,就像娇艳的花蕊最容易被风雨伤害。可叹年华在岁月的流逝中老去,而我只能高歌遣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二月十二日,为容若二十二岁生日时自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以慨叹句起,惆怅迷惘之意笼盖全篇。开篇“马齿加长矣,枉碌碌乾坤,问女何事。浮名总如水”四句,自嘲不知不觉间年龄又长了一岁,但还是庸庸碌碌,没有大的作为,不知都做了些什么,怅惘之意笼盖全篇。但从“且随缘、去住无心,冷眼华亭鹤唳”来看,词人又似乎无心于仕途,不想为功名所累,正如范仲淹所说: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骥、老成旭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下片写宿醉愁闷之情,又道“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意即凡是鹤立鸡群者,必为人而妒,就如鲜艳的花卉遭遇风雨,难免被风雨摧残的道理一般。此处似乎暗示着纳兰遭到了奸邪之人的毁谤。但末句“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又显示纳兰对这些嫉妒自己的人并没有十分在意,仍旧希望能纵酒长歌以对,既似自嘲,又如劝慰友人。纳兰性德在生辰之际赋此词抒怀,其心中郁郁的原因已难以考证。
全词结构错落有序、跌宕起伏,词义直白,语言易懂,词人用直抒胸臆的赋体,尽情倾诉,笔飞墨舞,淋漓尽致。
名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纳兰赋此词自寿,并呈友人张纯修。词中融入了词人的生命体验,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态度和对年华老去的怅惘。尊前买醉、淡泊功名虽是一种消极的劝慰,却事出有因,从蛾眉遭人嫉妒的忧虑可看出纳兰对世事的洞悉和无奈。”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8:4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