璪都镇
江西省靖安县下辖镇
璪都镇,隶属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位于靖安县西北部。辖区面积120.10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6060人(2018年),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2019年10月)。境内自古以来就是山上片的文化、商业中心,是铁门堑以内各乡镇出入靖安县城的门户。流行的靖安打鼓铲山歌靖安南山花鼓被列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1952年3月,属新设立的第四区(次月更名塘埠区)。同年8月,撤销塘埠区。
1962年1月,设立都公社,恢复塘埠区,管辖都公社,同年11月又撤销塘埠区。
1984年4月,撤销都公社,设立都乡。
1990年11月,撤销都乡,设立都镇。
2007年9月4日,都镇更名为璪都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璪都镇下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含洲上林场生活区):洲上社区、小水村、黄浦村、港背村、新庄村、茶子山村。镇政府驻洲上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璪都镇位于靖安县中部,东邻三爪仑乡,南接水口乡高湖镇,西毗罗湾乡,北倚武宁县罗溪乡,距县城39千米。面积120.10平方千米(2018年)。
自然资源
璪都镇耕地6689亩、林地16.4万亩。全镇公益林5.3万亩,其中3.6万亩属于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活立木蓄积量98.5万立方米,活立竹4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88.1%。辖区内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如红豆杉、罗汉松、猕猴、大鲵、蕲蛇、山珍石耳竹节参等。1994年,在港背村的曾家、后塅组设有省级自然保护区。
人口
2017年,璪都镇常住人口5545人。
2018年,璪都镇户籍人口6060人(约一半客家人)。
经济
璪都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是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二是深入挖掘土特产价值,打入大中城市市场。林业上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年可生产木材4000方,毛竹16万株。工业突出木竹精深加工、机械工程制造、交通货运、小水电和矿产开发等五大产业。
在林业经济时代,璪都是山上片木材交易中心、人员交汇中心、商品物资交流中心,是靖安县山上片唯一的建制镇,历史上有过“花都”的称号。
2012年,璪都镇完成财税收入1137万元,提前三年完成镇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财政收入过千万的目标。开发以“春采茶、夏观花、秋攀岩、冬赏雪”为主题的白崖山旅游项目。
2013年,璪都镇完成财税收入2013万元,连续三年评获县政府财政收入翻番奖。
2017年,璪都镇完成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万,达到4242.7万元,同比增长6.6%,总量和增幅分别列靖安县乡镇第五位和第四位,其中国税完成2848.8万元,位列乡镇第一,地税完成794.3万元。
2018年,璪都镇有工业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家。
交通运输
353国道和222省道在璪都镇境内交汇,交汇点距县城39千米。
历史文化
靖安打鼓铲山歌
靖安打鼓铲山歌(又名靖安锄山鼓),主要流传于靖安县三爪仑及璪都等山上片客家人聚居地区,清初随广东、福建一带客家人带入靖安,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过去,每逢农历六月耘禾,八月捍茶山都要唱“锄山鼓”,它是一种集体劳动时唱的歌曲。鼓师身背圆鼓一面,双手握槌,击拍领唱,众人唱和,谈古说今,即兴诙谐,调剂群众劳动情绪,提高工效。“锄山鼓”旋律清新质朴,粗犷流畅,有徵、羽两种调式,终止音均下滑至角。歌序为:开工(冷鼓)—开号(喝彩)—唱歌(头番歌)—冷鼓—望茶—冷鼓—谢茶—冷鼓—望饭—冷鼓—谢饭—冷鼓—山歌—冷鼓—散歌(即兴编唱)—冷鼓—煞号(喝彩)—盘丝罗(收工)。曾载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2008年5月,被列入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吴景耀作为靖安打鼓铲山歌传承人被列为宜春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1月,他又当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靖安南山花鼓
靖安南山花鼓主要存在于靖安县璪都镇南山自然村,以客家文化特色为主,融入凤阳花鼓元素,由“打花鼓”和“参花”、“唱花灯歌”等内容组成。被列入第四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璪都镇有绵亘数十里,为靖安北面天然屏障的白崖山。山上春看千亩草甸,夏观万亩杜鹃,秋攀怪石奇岩,冬赏雾淞奇观。
荣誉称号
2013年4月,璪都镇被国家环保部正式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20年7月29日,璪都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镇。
参考资料
璪都镇简介.靖安县政府网.2019-08-15
璪都镇.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3: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