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歌二首
汉武帝组诗作品
《瓠子歌二首》是汉武帝刘彻创作的组诗。这组诗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即兴而作的,它们生动地记述了西汉时期一次规模宏大的治河史实。第一首集中写黄河瓠子河堤决口以后洪水造成的危害,第二首主要写堵塞河堤决口的战斗场面。这两首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诗气势磅礴,形象地描摹出水患的猖獗和治水的战斗场面,对水患猖獗的描写入木三分,但是部分用词艰深晦涩。
作品原文
版本一
瓠子歌二首①
其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②?浩浩旰旰兮闾殚为河③!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④,功无已时兮吾山平⑤。
吾山平兮钜野溢⑥,鱼沸郁兮柏冬日⑦。
延道弛兮离常流⑧,蛟龙骋兮方远游⑨。
归旧川兮神哉沛⑩,不封禅兮安知外⑪!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⑫,泛滥不止兮愁吾人⑬?
啮桑浮兮淮泗满⑭,久不反兮水维缓⑮。
其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⑯,北渡污兮浚流难⑰。
搴长茭兮沈美玉⑱,河伯许兮薪不属⑲。
薪不属兮卫人罪⑳,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㉑!
颓林竹兮楗石菑㉒,宣房塞兮万福来㉓。
版本二
瓠子歌二首
其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㉔。
殚为河兮地不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其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茭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竹林兮楗石菑㉕,宣防塞兮万福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瓠(hù)子: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亦称瓠子口。瓠子河由此分一部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注入济水。
②决:决口。
③浩浩旰(hàn)旰:水盛大貌。闾:二十五家相聚称为闾,此泛指村庄。殚:尽,完。
④地:指梁楚之地,包括今河南商丘及江苏徐州一带地区。
⑤吾山:即鱼山,在今山东东阿。
⑥钜野:古湖泽名,即钜野泽,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北五里,已湮没。
⑧延道:当作“正道”,指正常的水道。弛:毁废。
⑨骋:恣意。
⑩旧川:指黄河故道。沛:安宁。
⑪封禅:指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去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外:指外面河水泛滥的真实灾情。
⑫河伯: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⑬吾人:吾民,我的臣民。
⑭啮桑:亭名,在今江苏沛县西南。淮泗(sì):泗水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常同淮河一块连称淮泗。
⑮反:同“返”。水维:河水的纲维,指河堤。缓,断,指决口。
⑯汤(shāng)汤:水盛貌。激潺湲:激起很大的水声。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一说指波浪。
⑰北渡:向北流。污:弯曲。浚:疏导。
⑱搴(qiān):拔取。茭(jiāo):同“筊”,用薄竹片编成的篾缆以拉运土石。沈美玉:把玉璧沉入河底,是祭河神的一种隆重仪式。
⑲许:赞许,佑助。薪不属(zhǔ):堵河决的柴草不济、不足。薪,木柴。不属,不能连续供应。
⑳卫: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罪:罪过。因卫人用草作燃料之故,对堵决口则成为一种罪过。
㉑萧条:草木零落稀疏貌。噫乎:叹息声。御:抵制。
㉒颓:砍伐。楗:打木桩。石菑(zì):固堤的石柱。
㉒宣房:指瓠子的决口处。以后在此筑宫,即取名宣房宫。
㉔虑殚:心思用尽。
㉕隤(tuí):毁坏。
白话译文
其一
瓠子大堤决了口啊,我们可该怎么办?水势汹涌一片汪洋啊,无数村庄院落全被淹!
村庄院落全被淹啊,广大灾区丧失了宁静。堵口工程没有结束之日啊,鱼山上的石头要被用光铲平。
铲平鱼山也是徒劳啊,巨野大泽跟着又四溢横冲。鱼群纷纷能够到处畅游啊,时令而今又迫近了严冬。
河身故道已被破坏了啊,河水只好离开正常的线路。蛟龙得以纵情地奔腾啊,它们正在恣意地向远方游浮。
河水如果回归故道啊,河神就不再能胡行乱闯。我若不去泰山封禅啊,咋能具体了解水灾状况?
请替我告诉河伯这位尊神啊,他为什么竟会这样不仁?他使河水泛滥不止啊,他要想愁死我们这些人!
高高的啮桑亭已被淹没了啊,淮河、泗水的河床也都灌满。河水多年不能回故道啊,那是因为护河大堤被冲断。
其二
冲决堤坝的河水浩浩荡荡啊,激起的声浪震天响。向北去的河道曲折辽远啊,全面疏浚就很难完成。
取来长长的缆索运石块啊,沉下美玉祈求河神佑护。即令河神答应帮忙啊,堵塞决口的柴草都不能接续!
堵塞决口的柴草不能接续啊,这应是卫地老百姓的罪。使用燃料过度以致田野荒凉啊,哎呀呀,拿什么去堵水!
砍下卫地的树木和竹子啊,连同石头去打桩,瓠子决口堵塞住啊,幸福齐降万年长!
创作背景
这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夏五月,河决濮阳,淹没了十六郡,东南注入钜野泽,与淮河、泗水相通。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动数万人修复瓠子堤防。汉武帝亲临决口,祭祀水神,沉白马玉壁于河,仪式十分隆重而虔诚。又令群臣和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一律参加堵塞决口劳动,并运用质朴的语言及骚体诗的形式,写了《瓠子歌二首》,以反映“泛滥不止愁吾人”的重大灾情以及“宣房塞兮万福来”的强烈愿望。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第一首集中写黄河瓠子河堤决口以后,洪水造成的危害。“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忧兮柏冬日。”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春季,黄河于顿丘决口。入夏,又冲决了濮阳瓠子河堤,洪水注入钜鹿泽,流入淮河、泗水,梁、楚十六郡国均被水淹。汉武帝一向注意兴水利、去水患。这次遭灾后,他调拔十万人筑堤治水。不料,水患猖獗,塞而复坏,以至前功尽弃。“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洪水不走正道而离开以往的河床,像蛟龙一样肆虐为害。汉武帝怨天,认为是上天的意志,人力无可奈何。其实,祸水之所以向南漫延,恰恰是“人祸”造成的。汉武帝治水,丞相田昐却心下不安,他的封地尽在黄河以北地区,担心遭灾,就别有用心地对汉武帝讲:“塞之未必应天”,用神意吓唬他。阻挠继续治水,致使东郡百姓遭灾达23年之久。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灾情最为严重,引起朝廷的不安。汉武帝下令将70万灾民迁徙到关中、朔方。“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这是把水患全部归咎于水神河伯,说他没有半点仁慈,泛滥不止的洪水淹没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却迟迟没有退去的迹象。
第二首主要写堵塞决口的战斗场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调拔四万人筑堤堵水。汉武帝亲临现场,命将士一齐上工地,伐竹运土。“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写施工的艰难环境,那是在急流中进行的。“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这次治水,河伯总算是答应了,但是缺乏柴草。这是什么原因呢?汉武帝又归罪于卫地的人,怪他们把柴草都烧了。弄得现在筑堤垒坝都找不到柴草。“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没有柴草,汉武帝下令砍伐琪园的竹子,做成“楗”和“石菑”,沉入河底,填土筑坝。这次治水,取得了胜利,降伏了为害20多年的蛟龙。为此,汉武帝很高兴,诏示官员们向百姓“宣防塞”,让人们懂得兴修水利是造福子孙的大事。
汉武帝本来迷信鬼神,追求长生不死,在诗中竟敢呵斥“河伯兮何不仁”,并命令大批高级官员也参加堵口劳动,可见对民生疾苦并非完全漠不关心。“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二句,承上启下,把两首诗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水灾的严重,塞河的过程及其所遇到的困难,都能次第展开和描述,显得气势宏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瓠子歌二首》写得很有气势,形象地描摹出水患的猖獗和治水的战斗场面,但是其中夹杂了一些古奥的语句,读起来很费解。
名家点评
清代张玉穀《古诗赏析》卷三:二歌悲为怀,笔力古奥,帝王著作,弁冕西京。
清代姚苎田《史记菁华录·河渠书》:《瓠子》两歌,缠绵掩抑,格自沉雄。“归旧川”二句,仍从《封禅书》方士“河决可塞”一语附会神功生来。又云“不出巡封禅,亦安知外间水患”,如此甚言封禅之为益大也。忧民之中,仍寓文过之意,妙甚!
作者简介
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幼名刘彘,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其作品今存《李夫人赋》《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歌》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00:3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