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棵菜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塌棵菜(学名:Brassica narinosa L. H. Bailey )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或栽培成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40厘米,全株无毛,根粗大,顶端有短根颈;茎丛生,基生叶莲座状、叶片圆卵形或倒卵形,墨绿色,有光泽,中脉宽,有纵条纹,侧脉扇形;叶柄白色,稍有边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萼片长圆形,顶端圆钝;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角果长圆形,果瓣具显明中脉及网状侧脉;喙宽且粗,种子球形,深棕色,种脐显著。3-4月开花,5月结果。中国原产,南京、上海一带栽培最多,塌棵菜性喜冷凉,不耐高温,喜光,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植物学史
Flora of China将塌棵菜(Brassica narinosa)处理为青菜(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的异名。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栽培成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全株无毛,或基生叶下面偶有极疏生刺毛;根粗大,顶端有短根颈;茎丛生,上部有分枝。
基生叶莲座状、圆卵形或倒卵形,长10-20厘米,墨绿色,有光泽,不裂或基部有1-2对不显著裂片,显著皱缩,全缘或有疏生圆齿,中脉宽,有纵条纹,侧脉扇形;叶柄白色,宽8-20毫米,稍有边缘,有时具小裂片;上部叶近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10厘米,全缘,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直径6-8毫米;花梗长1-1.5厘米;萼片长圆形,长3-4毫米,顶端圆钝;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7毫米,多脉纹,有短爪。
长角果长圆形,长2-4厘米,宽4-5毫米,扁平,果瓣具显明中脉及网状侧脉;喙宽且粗,长4-8毫米;果梗粗壮,长1-1.5厘米,伸展或上部弯曲。种子球形,直径约1毫米,深棕色,有细网状窠穴,种脐显著。花期3-4月,果期5月。
产地生境
原产于中国,南京、上海一带栽培最多。塌棵菜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种子发芽适温20-25℃,种子在15-30℃下经1-3天发芽,生长发育适温15-20℃,能耐零下8-10℃的低温,在25℃以上高温则生长不良。塌棵菜喜光,阴雨、弱光易引起徒长,茎节伸长,品质下降。塌棵菜在生长盛期要求肥水充足,需氮肥较多,钾肥次之,磷最少。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性粘壤土最适宜,较耐酸性土壤。塌棵菜喜湿但不耐涝。
繁殖方法
播前准备:选择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作育苗地(秧、大田比为1:8-10),整地作畦,取适量细土备用,畦面浇透水后待播种。
床土消毒和药剂拌种防苗期病害: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各50克等量混合,或50%多菌灵或50%扑海因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单独使用,加半干细潮土10-15千克拌匀成药土,以1/3药土均匀撒于苗床床面作床底垫土,另2/3备用。药剂拌种可用70%敌克松或50%福美双均匀拌种,每100克种子用药0.3克。
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为1.2-1.5克,均匀下籽后用剩余的2/3药土覆盖,盖土厚度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0.5-1厘米。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适当控水、及时间苗,防止秧苗徒长。
栽培技术
适时移栽:大田应于秧苗移栽前20天施足基肥,亩施饼肥200千克或羊棚灰2000千克。深耕作畦,苗龄30天左右时移入大田。移栽前苗床应浇透水后拔苗,防止拔苗时断根,以保留尽可能多的根系,利于移栽后早醒棵。
田间管理:塌棵菜田间管理较为简单,主要是于移栽后及时浇足水,促进醒棵,醒棵后适当追施速效氮肥,亩施尿素3-5千克,入冬后可覆盖土杂肥或草木灰保苗越冬。早春返青后追肥2-3次,每次亩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氢铵10千克或人畜粪250千克,并进行中耕除草,控制杂草生长。
病虫防治
病害
虫害
主要价值
塌棵菜以墨绿色叶为产品器官,味甜鲜美,品质佳,移栽后40天左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陆续采收上市,为冬季主要蔬菜之一。
参考资料
Brassica narinosa L. H. Bariley.中国植物图像库.
塌棵菜.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