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是描写
普法战争的小说,主角是一个德国士兵,虽然德国成了战胜国,他却讨厌战争,只想回家与妻子和孩子们相聚。他在落单后,想出了成为俘虏的方法,这样既不用再去战场上打仗,又保住了性命。但同时文章反映出对法国当时一些现状的讽刺。德国士兵因为饥饿去一户人家,却把全家人吓跑。当他因为吃得太饱无法移动,被随后赶来的卫队逮捕时,法国人给上级的报告是一场正式战斗的报告,还虚报了捕获人数和伤亡人数,其实根本没发生战斗。莫泊桑的小说中,对战争的讽刺是很尖刻的,而且对本国人的嘲讽更甚于
德国人。这一点,在《羊脂球》《菲菲小姐》中都表现出来。描写德国人时,有时会写他们善良的一面,写他们也是普通人,并不想参加战争。而描写他们残暴一面时,也只是直接叙述,渲染对战争的厌恶。而对一些法国人,却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
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
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