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Nicolay Fiadorovish Vatutin,1901年12月16日~1944年4月15日),又译瓦杜丁,在
卫国战争期间曾任苏军副总参谋长、
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
西南方面军司令、
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朱可夫、
崔可夫等一样优秀的将领。
1921年加入
苏联共产党。1920年参加苏军。毕业于
波尔塔瓦步兵学校(1922)、
基辅高级联合军事学校(1924)、
伏龙芝军事学院(1929),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1934)和总参军事学院(1937)。国内战争时期,在
卢甘斯克、旧别利斯克地域参加对马赫诺匪帮作战。国内战争后,历任排长、连长、步兵第7师司令部参谋。1931—1941年历任师参谋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第1部部长、基辅特别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
瓦图京官运不错,很早就担任了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华西列夫斯基那时还只是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1941年6月30日起任
西北方面军参谋长,亲自率领在
诺夫哥罗德作战的战役军队集群,积极参加了该城保卫战。苏军在其指挥下对德国
曼施坦因将军的坦克军实施了数次反突击。
1942年5-7月再次担任副总参谋长,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代表在
布良斯克方面军做了大量工作。
此后主动请缨,于1942年7月12日起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指挥该方面军部队成功地抵御了沃罗涅日方向的优势之敌。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任西南方面军司令,参加了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计划的制定工作,在
顿河方面军右翼部队的积极支援下,于1942年11月成功实施了向
卡拉奇方向的向心突击,完成了对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员:
保卢斯上将)主要集团的合围。该方面军部队在其指挥下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协同,在1942年12月实施了“小土星”战役。
在歼灭了德第6集团军后,苏军继续向前进攻,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配合沃罗涅日方面军在1943年2月收复了
哈尔科夫。但瓦图京此后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把德国各装甲军的调动当成了向第聂伯河撤退的开始。在错误的判断下,瓦图京向斯大林请求继续发动进攻。由于得意忘形而越过了进攻的顶点,随即被德国
曼施坦因元帅发动的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重创,只是由于原总参谋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上级的庇护,把罪责推到友邻部队身上才没有被撤职,倒是责任较轻的友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
戈利科夫被调回大本营,从此打入冷宫不得翻身。
1943年3月,瓦图京再次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并晋升大将。提出1943年夏季作战小迂回方案。如果方案实施,则正中曼施泰因的陷阱,幸运的是他的计划被否决。沃罗涅日方面军部队于1943年夏季在库尔斯克战役弧形地带防御交战期间,被正面突破近35公里(友邻
罗科索夫斯基的
苏联中央方面军只被突破了12公里),靠大本营及时调动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坦克第5集团军(罗特米斯特洛夫)、近卫第5集团军(扎多夫)拼死抵抗才撑了下来。由于后备力量的不断补充,他在反攻过程中顺利完成了突破敌纵深梯次防御的任务。
库尔斯克战役后,瓦图京指挥沃罗涅日方面军(10月起改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参加了
第聂伯河战役,在靠不正当手段把
罗科索夫斯基挤出攻占
基辅的荣誉后,在
日托米尔遭到曼施泰因的又一次锐利反击,全军一片混乱,恼怒的
斯大林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到他的司令部去教他怎么打仗,大本营代表朱可夫也认为他给自己丢了脸,骂他离开自己什么都干不成,只配当个参谋(参加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
1944年1—2月,瓦图京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与科涅夫的
乌克兰第2方面军协同作战,在
科尔孙-舍夫琴科夫斯基战役(德国称为
切尔卡瑟战役)地域合围了德军2个军。但他包围不严,居然被合围德军从他的防线突出了重围,多亏科涅夫主动越过了两军分界线才再次合围德军,斯大林为了奖励
科涅夫,命令科涅夫全权负责围歼合围圈内的敌军并把原属于瓦图京的第27集团军转隶给科涅夫(第27集团军的补给仍然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负责)。瓦图京对此非常不满,向协调两个方面军的朱可夫抱怨,埋怨之情溢于言表。
1944年2月29日在乘车前往部队途中,遭到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伏击,身负重伤。40多天后,于4月15日死于基辅,该市为其建立了纪念碑。获
列宁勋章、
红旗勋章、一级
苏沃洛夫勋章、一级
库图佐夫勋章和捷克斯洛伐克勋章各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