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脱,汉语拼音为ōu tuō,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指屯戍之人;边地;边境荒地;指两国分界的
缓冲地带,中立地区。
《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
司马贞索隐:“
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瓯脱,土穴也。’”
张守节正义:“境上
斥候之室为瓯脱也。”
《汉书·匈奴传上》:“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
瓯脱外弃地,匈奴不能至也,吾欲有之。’”
明·
唐顺之《度潮河》诗:“几处穹庐移就草,数家瓯脱曲依泉。”
清·黄遵宪《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诗:“如何瓯脱区区地,竟有
违言为小球。”
罗惇曧《中法兵事本末》:“如彼提及,须由我措置,分界应于关外空地,作为瓯脱。”
在
淮水和泗水之间,有一大片纵横数百里,布满废墟的无人地带,南方汉人称之为“
边荒”,北方
胡人称为“瓯脱”,而位于此区核心处的边荒集,却是当世最兴旺也是最危险的地方。——黄易小说《边荒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