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甘(拼音:gā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指事字。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像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其本义为味美,后引申至美好,自愿等释义。
汉字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属皆从甘。古三切。
说文解字注
美也。
羊部曰:美,甘也。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从口含一。
道也。
食物不一。而道则一。所谓味道之腴也。古三切。古音在七部。凡甘之属皆从甘。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甘字部】
《唐韵》古三切。《集韵》《韵会》《正韵》沽三切。𠀤感平声。《说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韵会》:五味之一。《正韵》:甜也。《书·洪范》:稼穑作甘。传:甘味生于百谷。《诗·衞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悦耳亦曰甘。《左传·昭十一年》:币重而言甘。
又《诗·卫风》: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传:甘,厌也。疏:谓思之不已,乃厌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厌足,故云:甘,厌也。
又《左传·庄九年》:管、召讎也,请受而甘心焉。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杀之。
又《易·临卦》:六三,甘临无攸利。注: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乐也。《淮南子·缪称训》: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蹠也。注:人之甘甘,犹乐乐而为之。
又《淮南子·道应训》: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注:甘,缓意也。
又姓。《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盤。注:甘盤,殷贤臣。
又甘茂、甘罗,𠀤秦人。
又《抱朴子辩问卷》:子韦、甘均,占𠋫之圣也。
又汉复姓,有甘庄、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书·甘誓》:大战于甘。传:甘,有扈郊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宠於惠后。注:甘昭公,王子带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注甘鹿,周地。
又山名。《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又水名。《山海经》鹿蹄之山,甘水出焉。注:按水经: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五音集韵》元魏西凉州攺甘州。
又《前汉·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宫。
又木名。《诗·召南》蔽芾甘棠。传: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注:甘木即不死树。
又《正韵》果名,俗作柑。《风土记》甘橘之属,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壶甘。
又草名。《博雅》陵泽,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韵》古暗切,音绀。土之味也。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甘切,音酣。《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庄子·徐无鬼》甘寝。按《正韵》别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37
目录
概述
汉字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