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街道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下辖街道
甘棠街道,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下辖街道,位于浔阳区中部,东至滨江路,南临庐峰北路,西到庾亮路,北滨长江。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千米,总面积4.2平方千米。2011年末,甘棠街道辖区总人口98936人。
历史沿革
1951年,为地辖九江市第二、三、四3个街公所。
1952年,改第三区公所。
1957年,为甘棠街道。
1960年,为甘棠公社。
1968年,改东方红公社。
1980年,复名甘棠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甘棠街道辖赵家花园、滨江、岳师门、八角石、延支山、六角石、柴桑、双峰、能仁寺、南湖、龙山、黄土坡、庐峰、南司、小南门、考棚、新公园、景星、浔阳楼、城市花园、城南社区21个居民委员会;下设295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甘棠街道辖22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塔岭北路9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棠街道位于浔阳区中部,东至滨江路,南临庐峰北路,西到庾亮路,北滨长江。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千米,总面积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甘棠街道境内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南部和北部低平,中部隆起,有岗地马王坡、龙山由东向西绵亘延伸至延支山,呈曲尺形,最高点东门口,海拔30米;最低点都天巷北端滨江路口,海拔15米。
人口
2011年末,甘棠街道辖区总人口9893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591人。另有流动人口5345人。总人口中,男性50293人,占51%;女性48643人,占49%;14岁以下12112人,占11%;15~64岁76205人,占77%;65岁以上10619人,占1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97151人,回族1735人,壮族13人,蒙古族3人,土家族6人,满族21人,畲族2人,朝鲜族4人,苗族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长率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万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甘棠街道财政总收入2005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8万元,比上年增长32.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80万元,增值税550万元,企业所得税560万元,个人所得税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2.3%、56.4%、23.6%。人均财政收入337元,比上年增长23%。
商业
甘棠街道辖区内有浔阳路、大中路等商业街。
2011年末,甘棠街道辖区内具有法人资格的批发零售行业271家、服务行业137家、物业中介行业38家、餐饮服务业36家、建筑业23家。另外,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共计2283户。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甘棠街道处处通水泥路。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甘棠街道有社区农家书屋8所,平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16000册,文化活动广场2个。地方艺术团体有开心团1个。2011年末,甘棠街道有健身器材8件。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甘棠街道有幼儿园(所)19所,在园幼儿2273人,专任教师202人;小学3所,在校生6288人,专任教师3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在校生1762人,专任教师1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甘棠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病床63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5个,病床6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2张,固定资产总值19亿元。专业卫生人员830人,其中执业医师348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44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4.2万人次,住院手术5710台次,出院病人3.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甘棠街道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3户,人数1832人,支出6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月人均210.7元;大病医疗救助130人次,支出66.9万元;临时救济19人次,支出1.3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城镇合作医疗1832人次。
2011年,甘棠街道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0.5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0.5万元。新增就业人员715人,有71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06人。
历史文化
甘棠街道因甘棠湖得名。
风景名胜
甘棠街道名胜古迹有梁代能仁寺、唐代大胜宝塔、三国周瑜都督府和小乔梳妆楼、浔阳楼与宋城等。
浔阳楼是一座古楼。高度21米,面积为1800平方米,外观三层,内里却有四层。这是重建的浔阳楼,一座仿宋模式建筑。
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3: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