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
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历史地名
甘溪[Gān Xī] 历史地名。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东南麓一带。汉代砖窑遗址已见“甘溪”、“甘溪灶”地名与窑称。汉武帝征和年间(前 92—89 年),交趾刺史罗宏曾开浚甘溪。历三百余年后,甘溪淤积,陆胤坐镇步骘城,主政交州(当时交广仍未分治,由此可证交州州治在番禺),主持疏浚,引水入城北,并在今越秀北路与小北路相交处西侧的越秀山东南麓一带低洼之地建塘储水,名甘泉池,既可饮用,又能航行并用于农田灌溉。晋代为白云山菖蒲涧的异称,以水“味甘冷”而得名。从汉代至元代的一千多年,甘溪均为广州的生命之水,直至元代才逐渐湮没。
甘溪简介
甘溪发源于白云山东麓,流经蒲涧滴水岩、濂泉(今濂泉路北),向西南流经今广园路,南流至上塘、下塘,经越秀山东麓,然后分东西两支继续南流。东支流(主流)经今小北路、仓边路汇入珠江;西支流经今教育路、西湖路流入西湖,再汇入珠江。
在三国时期,陆胤主持疏浚了甘溪,并建塘储水,使甘溪水成为既可饮用,又能航行和灌溉农田,促进了当时的广州发展。唐朝会昌年间,时任广州节度使的卢钧继续疏浚甘溪,利于船只航行,又在两岸广植树木,使之成为踏青旅游的好地方。但在宋朝时,由于沙河的溯源侵蚀,上游菖蒲涧的水流改道流入沙河,下游逐渐淤塞。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下游在今越秀北路西段被人工改道,流入东濠涌。
参考资料
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民政局.
结果公开.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公布《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的公告.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4: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