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
甘肃农业大学下设的
二级学院,为甘肃省饲料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评基地。
办学历史
1950年4月,由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科和草原科并入国立兽医学院创建畜牧专业,随后成立畜牧系。
1961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9月,经学校批准,先后更名为动物生产工程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1998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被批准为甘肃省重点扶持学科。
1999年7月,更名为动物科学技术系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2001年3月,学校院系调整时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月,学院设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动物生产系、水产养殖系4个教学系,开设动物科学、动物科学(畜牧兽医方向)、水产养殖学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月,学院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专职管理人员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14人(动物科学13人,水产养殖学1人),副高职称教师(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 24人(动物科学20人,水产养殖学4人),中级职称教师(讲师、助理研究员、畜牧师、实验师)22人(动物科学17人,水产养殖学5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 25人。专任教师中,已获博士学位 45 人(动物科学39人,水产养殖学6人);列入甘肃省“ 333 ”、“ 555 ”人才工程人选教师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
甘肃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坐席专家顾问:罗玉柱
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罗玉柱等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罗玉柱、滚双宝等
甘肃省“55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张利平、滚双宝等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月,学院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个,甘肃省特色专业1个,甘肃省级精品课程6门,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设有甘肃农业大学永昌肉羊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有本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85台件共1895.7万元。
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动物科学
甘肃省特色专业:动物科学
2019-2020学年,学院获批2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校级新农科项目及1项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获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和4项,在省级期刊发表教改研究论文15篇。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甘肃省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畜牧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生产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畜牧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生产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农业(畜牧)
农业部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甘肃省重点学科:畜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学院设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西北地区肉羊肉牛遗传改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畜牧系统工程研究所等研究平台。
科研成果
根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五年来,畜牧学科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境外合作科研项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甘肃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1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各类科研成果奖25项,到位科研经费3946.78万元。获专利授权11项;完成地方标准12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41篇。
文化传统
根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行“我欲飞翔 谁与争锋”心理游园活动,举办“正大杯”学科知识竞赛。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