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茎顶端多分枝,茎左旋,基部有刺,附着有丁字形柔毛;叶片为心脏形,有丁字形长柔毛,尤以背面较多,叶柄有刺;花被为浅杯状,附着柔毛;果实较少成熟,三棱形。花期初夏。
植物学史
甘薯种植历史悠久自16世纪后期甘薯由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等地传入中国;经17-18世纪在中国广泛种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到20世纪60年代,全国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成为中国小麦、水稻、玉米、甘薯粮食生产四大作物之一。随着中国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粮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甘薯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已从主要粮食作物转为经济作物种植。目前,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年均种植面积约在600万公顷左右,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70%以上。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端通常有4-10多个分枝,各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
单叶互生,阔心脏形,最大的叶片长达15厘米,宽17厘米,一般的长和宽不超过10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心形,基出脉9-13,被丁字形长柔毛,尤以背面较多;叶柄长5-8厘米,基部有刺。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长约15 厘米,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通常单生,稀有2-4朵簇生,排列于花序轴上;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外轮花被片阔披针形,长1-8毫米,内轮稍短;发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口部,较裂片稍短。雌穗状花序单生于上部叶腋,长达40厘米,下垂,花序轴稍有棱。
蒴果较少成熟,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长约3厘米,宽约1.2厘米;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乐东,广西合浦、博白有栽培。亚洲东南部,栽培及野生均有。
生态习性
甘薯喜光喜温,光照强,日照充足,不仅甘薯茁壮生长,藤蔓和块根的产量都高,块根膨大适温20~25°C,在此范围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积累养分和膨大。15~30笆范围内温度越高,块根生长越快。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8~35笆,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茎叶生长越快;温度低于15°C,茎叶生长停止;10°C以下持续时间长或遇霜冻,地上部即枯死。甘薯具较强的耐旱能力,除根系发达以外,还与干旱时生长缓慢或暂停生长的特性有关。甘薯不耐涝,尤其块根生长后期,如水分过多,则薯块品质和耐贮藏能力大为降低。甘薯不适应黏性和板结土壤,要求土质疏松,透气性好,以利于养分迅速从地上部往根部运输、贮藏。甘薯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结构疏松的砂质壤土上生长最好。甘薯还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在含盐量不超过0.2%的土壤上种植,仍能获得较高产量。
栽培繁殖
繁殖方式
甘薯为异花授粉作物,用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很不一致,产量低,在生产中很少采用有性繁殖。由于甘薯块根、茎蔓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较强,并能保持良种性状,故在生产中采用块根、茎蔓、薯尖等进行无性繁殖。早春气温较低,应用苗床加温育苗,能延长甘薯生长期,提高产量。
主要为育苗繁殖,是甘薯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繁殖方法,利用薯块周皮下潜伏的不定芽原基萌发长苗,然后剪苗栽插于大田,或剪苗插植于采苗圃繁殖后,再从采苗圃剪苗栽插于大田。此法虽然对劳力、土地利用不经济,但易获得优良苗。
利用春薯田剪苗作秋冬薯田插植用或在秋薯田剪苗插植于苗圃繁殖,越冬后,再剪苗栽插于大田,在长江流域叶用薯尖栽培此法应用较普遍。
栽培技术
机械起垄:甘薯起垄种植,垄高200-250毫米,垄距750-900毫米,沙壤地使用动力25马力、黏壤地使用动力35马力的四轮拖拉机。
薯苗移栽:春薯于4月中下旬开始栽插,夏薯于5月中旬开始栽插。当苗高达到30厘米时,即可剪苗,剪口要离床土20-30毫米。剪苗应选茎蔓较粗壮、叶片肥厚、浆汁多、无病虫害的薯苗,剪5-6个节。春薯插植3000-3600株/667平方米;夏薯插植3600-4000株/667平方米。薯苗移栽采用斜插法,单行种植,苗距250-300毫米。
化学除草:甘薯苗移栽前,每667平方米采用乙阿合剂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200毫升+50%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在甘薯苗移栽前土壤湿润时对甘薯大田进行封闭除草。对已移栽的甘薯苗地块,至甘薯封垄前,也即2-5叶期,每667平方米可选用5%的精喹禾灵乳油60-100毫升或12.5%的精吡氟禾草灵乳油60-100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进行除草。禁止使用乙草胺、2,4-天丁酯、丁草胺和含有上述3种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化学调控:甘薯封垄期,根据田间长势,叶面积指数超过4时,使用0.02-0.025%多效唑50千克/667平方米喷施。对生长旺盛的田块间隔7-10天喷施1次,共喷施2-3次。
机械割藤:甘薯达到商品成熟期,即可采收。在薯块收获前的1-2天进行机械割藤。割藤粉碎作业时,使用动力25-35马力的四轮拖拉机。
机械挖薯:挖薯机宜用4KW-1600型块茎挖掘机,沙壤地宜使用动力25马力、黏壤地宜使用动力35马力的四轮拖拉机操作。挖薯完成后采取人工收薯。种薯于10月中旬霜降前收挖。收获时做到轻挖、挖净、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甘薯一般采用窖藏,收挖后直接入窖。种薯入窖至11月下旬,要打开窖门、窗及通气孔,降温排湿。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密封窖门、窗、通气孔,保持窖温在11-15℃。2月中旬至出窖前,注意调节窖温,既要通气排湿,又要保持窖内温度。贮藏期间及时清除烂薯。
注意事项:动力、轮距和种植垄距应合理配套。区域化统一种植规格。采用单作。
病虫防治
甘薯黑斑是甘薯的一种检疫性病害,俗称黑疤、皮疔、膏药病等,病菌通过土壤、薯窖、不充分腐熟的积肥、种薯、薯苗等传播,在甘薯的伤口处侵入。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3个月,病薯被人、畜食后有苦味、毒害。
特征特性
甘薯幼苗感染黑斑病,开始在基部产生梭形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为椭圆形黑斑并凹陷,进而使幼颈部全部变黑,带病苗栽后难以成活。发病较重的幼苗,栽后1~2周叶片从基部变黄脱落,直到全株枯死。块根发生黑斑病,主要是呈现圆形稍稍下凹黑斑,逐渐扩大并向薯内深处发展,在内部沿维管束传播扩展,失去可食性。
防治方法
(1)严格薯田轮作周期,保证4年以上。(2)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秧苗。(3)贮藏窖熏蒸、种薯处理。(4)秧苗处理。采后或购入的秧苗,栽前先将基部着生有不定根的白色部分剪除,留有绿色茎以上部分,然后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浸后即可抨插。
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内多有发生。
特征特性
在苗床上,发病幼苗表现为叶浅黄、生长慢、须根尖端和中部有黑褐色病斑,出苗晚且出苗率明显减少。在大田上的表现先是根尖及中部形成病斑,后大部分根变黑腐烂,然后侵染薯块。重病株根系全部腐烂,轻者地下茎土表处又出新根,但不能结薯。感病株结薯多畸形,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但贮存期不扩展,薯块不硬心,熟食无异味,其茎叶症状为生长缓慢多分枝,遇强日光成萎焉状,遇天旱,叶边开始焦枯,提早脱落,蔓顶端只剩2~3片叶,终至整株枯死。根腐病是真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为腐皮镰泡菌,随土壤、流水、种薯及薯苗、土杂肥、病残体等途径传播。
防治方法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最佳。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如徐薯18、济薯2号、徐紫薯1号、冀薯6-8等抗病力较强;其次要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以及深翻、轮作、清洁田园、早栽插,建立三无苗田等措施。
甘薯线虫病是中国甘薯重点检疫对象,俗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等,是中国薯区的主要病害。
特征特性
甘薯植株感线虫后生长缓慢变小,茎蔓变暗;薯块感病后外观表现出暗灰色,有时纵裂或龟裂。解剖内部,薯肉变成黑白相间的糠心或黑色海绵状,薯肉全部被破坏,失去可食性。甘薯线虫其实是一种很微小的害虫,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可见。虫体长度1 mm左右,卵繁殖力极强,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零9个月。在薯干上存活1年,同时可以危害马铃薯、花生、豌豆、菜豆、大豆、养麦、蔑麻等多种农作物。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无病种苗。引种过程中严格检疫,控制病害传播。(2)实行甘薯与禾谷类作物4年以上周期轮作,不选4年内有线虫史的地块。(3)清洁田间,消除病残体等线虫携带物。(4)化学药剂防治。用辛硫磷乳油兑水适量,拌细砂土,栽播前施入穴中,然后浇水掩埋。或每亩用铁灭克掺砂土播种前洒入穴,后浇水掩埋。也可每亩用线磷颗粒剂拌细砂土施入穴中,然后插秧浇水。
近中区别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甘薯性甘,平;块根:补中生津,健脾益胃,止血,排脓;藤叶:利尿解毒,排脓生肌。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崩漏,宫寒,赤白带下,淋浊,湿热黄疸,便秘;外用于乳痈。藤叶用于小便不利,尿血,吐泻,水肿,乳汁不通及痈疮,无名肿毒。
食用价值
由于甘薯是纯天然作物,在食品加工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甘薯不仅能够加工出人们日常喜爱食用的淀粉、粉丝、粉皮外,还可以加工出美味可口的甘薯脯、甘薯蜜饯、甘薯酱、甘薯罐头、油炸甘薯等绿色食品。
饲料价值
甘薯和甘薯藤、叶还是加工家畜、家禽无公害优质饲料的廉价原料,用这种饲料来发展无公害畜禽养殖业,经济效益无疑会很好。
工业价值
甘薯还是加工一些工业产品的廉价原料,是制造可降解农膜、无污染食品包装袋以及无污染新型能源的理想原料。
参考资料
甘薯.植物智.
甘薯.植物智.
甘薯.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22:4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