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叶枯病,主要在种植期间发作。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为害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色小黄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深褐色至紫褐色,微微隆起,外缘油渍状。后期中部有稀疏霉层。病斑大小约0.1~0.2mm,病叶上斑点数目很多,一张叶片常有病斑300个以上。严重时叶片卷曲、枯死,病株呈红褐色。此病在坐瓜后期开始出现,糖分积累时达发病高峰,通常在中上部叶片发生。茎蔓发病,产生菱形或椭圆形稍有凹陷的病斑。果实受害,果面上出现圆形褐色的凹陷斑,常有裂纹,病原可逐渐侵入果肉,造成果实腐烂。
病原形态特征
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Ell .et Ev.)Elliott.),属真菌界、
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链格孢属真菌。病菌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5根束生,正直或弯曲,褐色或顶端色浅,基部细胞稍大,具隔膜1~7个,大小23.5~70×3.5~6.5微米;
分生孢子多单生,有时2~3个链生,常分枝,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卵形至椭圆形,褐色,孢身具横隔膜8~9个,纵隔膜0~3个,隔膜处缢缩,大小16.5~68×7.5~16.5微米,喙长10~63微米,宽2~5微米,最宽处9~18微米,色浅,呈短圆锥状或圆筒形,平滑或具多个疣,0~3个隔膜。
病原培养性状
在
PDA培养基上菌落初白色,后变灰绿色,背面初黄褐色,后为墨绿色,气温25℃,经4~5天能形成分生孢子。该菌生长温限3~45℃,25~35℃较适,28~32℃最适,在pH3.5~12均可生长。pH6最适。孢子萌发温限4~38℃,28℃最适,相对湿度高于73%均可萌发,相对湿度85%时,萌发率高达94%。
侵染循环
病菌除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及病组织外越冬外,西瓜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具生命力,种子带菌率与种瓜染病程度有关,无病症的瓜种不带菌;病菌在室内干燥保存的病叶上可存活24个月,在大田或旱地土表、潮湿土壤内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2个月以上。因此,带菌的种子和土表的病残体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生长期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致田间病害不断扩大蔓延。该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气温14~36℃、相对湿度高于80%均可发病,田间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流行或大发生;风雨利于病菌传播,致该病普遍发生;连作地、偏施或重施氮肥及土壤瘠薄,植株抗病力弱发病重。连续天晴、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抑制作用。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金钟冠农较感病。该病近年有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或
有机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温暖、高湿、长期连阴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注意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3)高畦栽培 ,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育苗移栽时,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科学确定播种期,露地宜在日均温稳定在15℃以上,5厘米深处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即桃始花,种西瓜。如欲抢早可采用地膜覆盖使其达到上述温度再播种。
(5)土壤病菌多或
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6)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7)地膜覆盖栽培或者嫁接栽培。
(8)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
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9)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0)采用搭架栽培法,每667平米1500株,采用单蔓整枝,6~7叶时摘去第一朵雌花,保留12~13片叶子,不仅增产、增收,还可减轻该病。
化学防治
(一)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小时,冲净后催芽播种。
(二)在坐瓜前开始喷施惠满丰液肥,每667平米320毫升,兑水500倍,提高抗病性,或者发病前未见病斑时开始喷施50%速克灵
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干悬粉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有实效,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