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糖,又称甜菊苷,化学式为C38H60O18,是从菊科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苷。甜叶菊原产于巴拉圭和巴西,它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
简介
甜菊糖是一种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或称甜菊叶)中精提的新型天然甜味剂,而南美洲使用甜叶菊作为药草和代糖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国际甜味剂行业的资料显示,甜菊糖甙已在亚洲、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甜菊糖甙生产国。
理化性质
密度:1.53g/cm3
熔点:198℃
沸点:963.3℃
闪点:290.3℃
折射率:1.646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不溶于苯、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190.36
摩尔体积(cm3/mol):524.7
等张比容(90.2K):1596.3
表面张力(dyne/cm):85.6
极化率(10-24cm3):75.46
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甜菊糖结晶小鼠经口LD50>16g/kg。GB2760-2011规定了其适用的范围,但最大使用量为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提取工艺
甜菊糖甙的提取是通过将甜叶菊干叶浸泡在水中,过滤将液体与叶、茎分离,进一步利用水或食品级酒精等进行提纯——完全传统的植物提取方法。从而得到一种可日常食用但不会影响血糖水平的纯天然而且极甜的増甜剂——甜叶菊苷。
传统的甜菊糖甙提取工艺如下:
这类工艺最大的缺点:
1、生产时间长,生产中添加了大量有毒性的防腐剂(否则物料就会变质,部分甜菊糖会损耗掉);
2、添加絮凝剂,絮凝下来的悬浮杂质及活性炭脱色吸收了部分的产品,甜菊糖收率降低;
3、采用板框压滤除掉絮凝剂等悬浮杂质,生产环境很差,生产环境很难达到食品添加剂生产要求;
4、生产中离子交换和大孔树脂的大量使用,耗费掉大量的水资源和化工原料资源,同时大量树脂洗脱有毒的废水很难用生化处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环保压力。
应用
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带有轻微涩味,甜菊A苷带有明显的苦味及一定程度的涩味和薄荷醇味,味觉特性要比甜菊双糖苷A差些,适度可口,纯品后味较少,是最接近砂糖的天然甜味剂。但浓度高时会有异味感。
甜菊苷在酸和盐的溶液中稳定,室温下性质较为稳定。易溶于水,在空气中
会迅速吸湿,室温下的溶解度超过40%。甜菊苷与柠檬酸或甘氨酸并用,味道良好;与蔗糖、果糖等其他甜味料配合,味质较好。食用后不被吸收,不产生热能,故为糖尿病、肥胖病患者良好的天然甜味剂。
使用建议
甜菊糖可作为下列产品的风味增强剂:甜菊苷和甜菊双糖苷A可用于冰激凌和软饮料;甜菊苷用来增强氯化蔗糖、阿斯巴甜和甜蜜素的甜昧;甜菊醇糖苷及其盐类可用于水果、蔬菜的催熟;甜菊苷添加于食品、饮料或医药品上作芳香风味增强剂;用于食品的无盐储藏。甜菊糖与乳糖、麦芽糖浆、果糖、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及乳酮糖等一起用于制造硬糖。甜菊苷可用于生产口香糖和泡泡糖,也可用来生产有各种风味的糖果,如具有番木瓜、菠萝、番石榴、苹果、橘子、葡萄或草莓风味的软糖。甜菊糖还可与山梨糖醇、甘氨酸、丙氨酸等混用于生产蛋糕粉。因甜菊苷对热稳定,因此特别适合于这方面的用途。
各种软饮料,如低能量可乐饮料,也可用甜菊苷和高果糖浆复配来增甜。甜菊苷还可用于固体饮料、健康饮料、甜酒和咖啡。
安全性
世界各国对甜菊糖的使用一直有争议。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相继停售怀疑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剂甜菊糖食品,使这种争议再次激烈化。我国卫生部法制与监督司有关人士表示,卫生部对甜菊糖的安全性问题十分重视。同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曾于1998年对甜叶菊糖进行安全性评价,未作出甜叶菊糖甙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评价结论。甜菊醇糖苷已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评估及确定为安全。2008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政府食物安全中心专家委员会为甜菊醇糖苷订下的每日可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4毫克(以甜菊醇计)。
将甜菊糖作为甜味剂使用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原产地巴西。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禁止使用甜菊糖前,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一直将甜菊糖排斥在食品添加剂之外。美国FDA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3次拒绝批准将甜菊糖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申请,认为它的安全性还没有获得充分的证实。
我国卫生部1985年6月5日(85)卫防字第37号文,批准甜菊甙为新增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日本国厚生省生活卫生局1996年5月23日化第56号文公布的“现有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收录了四种不同型号的食品用甜菊糖,称甜菊甙在安全方面,从变异原性试验到慢性毒性试验、癌变原性试验等多项试验均已通过。
欧洲食品科学委员会于1999年的一个关于甜菊糖安全性评价报告中提到,甜菊糖本身的急毒,亚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不强,但是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同时主要代谢产物stevio显示了诱变活性,在高浓度时产生毒性,并怀疑具有致癌能力,但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报告做如下结论:由于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研究科学性可疑,以及甜菊糖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尤其是其代谢物stevio的致毒性。因此在没有进一步的数据之前不允许其上市。
FAO/WHO联合专家在1998年考察了甜菊糖,认为在现有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制订可接受的甜菊甙每日摄入量。